谢严森:发挥余热 以“文”化人
谢严森(右二)与社区居民交流
在铁岭市银州区岭东街文荟社区再也平凡不过的小院里,却有着一个远近闻名的“素斋报刊资料室”。而“素斋”的创办者就是民进会员、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退休教师谢严森。
现如今,这个拥有100余种报纸,20余种不定期杂志,万余册可阅读书籍,2.3万余件报刊资料的“素斋”,成为了老年人休息娱乐的去处、年轻人探寻科技知识的宝库、少年儿童课余时间接受先进文化思想熏陶的场所,是铁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铁岭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谢严森有责任、有担当、高尚无私的奉献精神也令人肃然起敬,被誉为“素斋”老人。
谢严森,1931年9月18日出生,江苏苏州人,195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1987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多年来一直追随中国共产党,2004年6月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1年从原工作岗位退下来后,谢严森思想上没有退休。他怀揣着为文化工作发挥余热的梦想,和老伴南上上海打工十年,积累了十多万元资金和大量的报纸书籍,回到铁岭,利用自家70平方米的住宅楼和自费建造的20平方米的平房开始筹建“报刊资料室”。他与老伴昼夜兼程,将报纸和书籍进行分类、装订、剪贴、摆放,2001年9月中旬,经市有关部门批准后,“素斋报刊资料室”正式开业了,取名为“素斋”,寓意这里将是洁净、淡雅的书屋。这一年恰逢谢老70周岁。
素斋的创办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当时邻里乡亲和孩子们空闲时都会涌到老谢家里来,座位不够,他们就坐到地上,后来人实在挤不下就转移到了社区的休闲广场上。这让谢老非常高兴,“我终于实现了昼思夜想的梦想,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走下去的决心。”
打那起,谢严森把退休金的绝大部分拿了出来,用于订报刊、购买新书、添置设备和活动经费。而他和老伴始终过着俭朴的生活,衣服是孩子们穿过的,吃的蔬菜是自己种的。
他每天一大早便起床工作,阅读报纸、整理资料、编目录索引、安排当天活动。下午或给老年大学上课;或组织居民和青少年开展读报、读书活动;或组织合唱队练习。在活动中读报,这是素斋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及纪念日,老人还要举办报刊资料展。素斋在文荟社区创办了一个《素斋画廊》,长15米,每半月一期,内容是半月内的重大新闻、资讯,图文并茂,深受读者欢迎。近两年“素斋”又有新的动作。谢老将素斋工作以社区为起点,面向全市铺开,与市图书馆协作,在市图书馆阅览室开设“素斋新闻速揽”区,这里整齐摆放着谢严森自主编辑、自费翻印的新闻读物。最近几期包括素斋老人谢严森专以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为主要内容,推出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新闻图片展,并免费向前来参观的广大市民及青少年学生赠阅《抗战胜利资料册》等。
自素斋报刊资料阅览室创办以来,谢严森已累计投资60多万元,开展各种有益活动300多次,受益人数达50多万人次,2011年被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单位联合授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十多年来,谢严森获得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辽宁省学雷锋标兵”等各类荣誉奖励53项。面对荣誉,谢老看得很淡,“荣誉是大家的,我只是尽了义务罢了”。
十五年来,在开展报刊阅览的基础上,谢老还利用“素斋”不定期地举行专题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像《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普法知识》、《铁岭与红楼梦》、《入世》、《百岁漫谈》、《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专题讲座;《邓小平百年诞辰展》、《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资料展》、《美丽中国》大型新闻图片展等;开办了岭东老年大学和合唱团,制作“迎奥运百米长卷”……
每当国家有重大事件发生,谢老都及时编印各种资料,如《素斋月报》、《素斋阅读》、《报刊学习资料》、《社区干部学习资料》等,无偿发放到社区和学校,上百期下来累计编印了几十万份。
谢严森利用“素斋”这个平台,依托社区和学校的支持,创新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办了“素斋”老年大学少年班,已举办了十六届“素斋”夏令营、冬令营。
谢严森坚持办“素斋”已十五年,“素斋”的创建极大地活跃了该地区的文化生活,已经成为社区居民和附近学校师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素斋”的影响已经从社区到街道,从银州区到全铁岭市,进而辐射到省内外。
谢严森老人说他会继续办好“素斋”,做党的忠诚的宣传员,为民进组织增添绚丽的光彩,在创建新型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