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庆祝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70周年  >  表彰  >  先进个人  >  江苏

朱毅民:以民为本 利为民谋

发布时间:2015-11-23  来源:

放大

缩小

  求真务实 躬行亲为

  多年来,朱毅民同志一直把求真务实、躬行亲为作为一种“官”德情操去看待,善于倾听来自各种渠道和不同层次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善于提取内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吸纳局外人士各种议论的合理“内核”,置身群众之中,置身事理之中。

  在朱毅民工作的履历中,不管处于哪一阶段,躬行亲为都打上了深深的烙记。为考察生猪一个产业,就相继去过山东、河南等省的五个市。考察结束后,他作出了三大决策:一是对购买洋二元母猪20头以上的农户安排每头200元财政补助,每年100万元,连续安排五年;二是推动正大集团生猪代养项目建设,减少农户养猪风险,保证农户养猪效益;三是千方百计引进双汇集团和温氏集团。这三项决策成为扭转淮安生猪产业发展局面、促成淮安生猪产业成为华东地区强市的重要法宝。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淮安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商品猪规模供应基地、加工基地,全市年出栏千头以上猪场达到1200多个。

  正因为把每项工作都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也使得各项工作均健康推进。2003年以来,多次组织市农口部门及相关部门开展市内调研、市外考察、深入讨论,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淮安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成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指针。

  近年来,民进淮安市委开展了文化进军营、百万助创、专家工作站等社会服务品牌活动。无论政府、政协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亲自策划指导这些活动,遇到阻力时,他亲自出面与有关部门协调。在他的全力支持下,民进市委已连续开展了三届“百万助创”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大赛,数十个大学生创业项目从中受益;五次组织文化界会员赴驻淮高炮旅、人武部、消防支队开展拥军慰问活动,生动反映军民鱼水情的书画作品和歌舞节目,深受官兵们的喜爱;在银珠化工、安邦电化等企业成立精细有机、物理与电子、工业与民用建筑、食用菌等12个专家工作站,共完成新产品研发3项,技术改造4项,新工艺研究8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直接或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970多万元。

  开拓创新 突破瓶颈

  朱毅民同志一直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首要推动力。他专门召开“三农”工作创新座谈会、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竞争力座谈会,分管的部门每年都排出2-3个重点创新项目。通过创新创优,实现了不少工作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位次。如农业科技产业化方面: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淮安综合试验站、国家蔬菜标准园、国家粮食质量监测实验室等一批“国字号”发展载体落户淮安。为农服务社会化方面:发展了机插秧一体化服务组织72个、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410个、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点2100多个、为农综合服务社680多个。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农技信息一线通服务系统”,得到了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的联办共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在全国普及推广。

  针对淮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一直存在着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农产品有总量但没批量的突出矛盾现象,他指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为此,他一方面积极帮扶市内现有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坚持主攻与优势产业衔接紧的大项目、大企业招商,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稻米博览会、中国龙头企业首脑峰会、农业招商签约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招商工作。河南双汇集团、江苏雨润集团、广东温氏集团、台湾康师傅、旺旺集团、香港华光等一批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淮安。

  为加快台资高地的打造,他敏锐地把握信息,积极向省、向国家争取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2009年5月,国家级淮安台湾农民创业园获批,成为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与民同心 关注民生

  在他上任副市长的第一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作为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市长,他一直战斗在抗洪前线,指挥、协调抗洪抢险。一个多月里,经常到凌晨三点钟还在会商水情,决策抗洪抢险,确保险情得到及时排除,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淮沭河行洪开挖滩堤时,深夜十二点坐小船前去慰问,和武警、当地群众一起奋战到凌晨,随后又到防汛指挥部会商开闸安全行洪方案。2003年淮河特大洪涝灾害期间,全市没有因洪涝决一处堤、死一个人,夺取了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紧急转移安置灾民28.9万人,其中集中安置6.8万人,并于入冬前全部迁进新居,保证了群众过上一个安乐谐和的春节。

  他非常关心民进会员的状况,广大会员的合理诉求总是能得到他的支持。近年来,由于整体经济下行,部分会员企业处于经营困境,他主动走访会员企业,邀请经济界会员座谈,帮他们出谋划策,通过人大、政协途径为他们奔走呼吁,协调解决面临的困难。他对会员真正做到了事业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感情上贴心。

作者: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