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6两会专题  >  声音

屠杰:多措施并举,让非国有博物馆活下去

发布时间:2016-03-04  来源:经济参考网

放大

缩小

  近些年来,我国非国有博物馆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非国有博物馆门类丰富,特色鲜明,已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少非国有博物馆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尴尬生存状况。

  作为中国紫檀文化研究院、中国现代国之宝艺术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屠杰,他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出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记者:您认为非国有博物馆面临困难的主因是什么?

  屠杰:经过长期的调研,我认为,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非国有博物馆或是自主经营能力、自我造血能力不足,还有整合社会资源、协调能力不足,未能达到“以藏养藏”;或是得到社会赞助少等,因而造成了办馆经费不足不稳定;或是重视了设立却轻视了管理,在藏品信息与档案的整理上,在藏品的保护与维护上,在陈列与展示管理上,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之处;或是规模小而缺乏专业人才,显现出因业务研究能力薄弱而对馆藏品评测鉴定不准确等不足。

  记者:对于破解这些问题,您有什么建议吗?

  屠杰:解决非国有博物馆的造血问题,既需要非国有博物馆自身发挥挖掘潜力、改进管理等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也需要得到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给予必要的政策、协调、资金、业务指导等多方面的扶持。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推行了“你买单,我付钱”、“一对一助民办”等措施,但是,在普遍面扶持上、在有的方面扶持上仍然是力度不够,有待加强。

  多项扶持措施并举,才能帮助非国有博物馆来解决困扰着生存与发展的一些实际问题。

  记者:您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可供参考?

  屠杰:比如,宣传部门可以营造利于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舆论氛围。引导媒体多宣传国家和地方有关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政策,多宣传民间人士参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多报道非国有博物馆的收藏、展览、公益等活动情况,多反映社会力量资助和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事迹。作为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国有博物馆是与国有博物馆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的。

  同时,文物局应把对非国有博物馆的业务指导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应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到各博物馆进行藏品管理、藏品影像采集、藏品档案建立、展示功能提升等业务指导。针对非国有博物馆普遍存在的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与能力欠缺问题,应组织开展集中且短期的业务培训,组织进行非国有博物馆之间的学习交流、到国有博物馆参观学习等活动,以促进其业务与管理水平提高。

  此外,政府职能部门应主动出头,整合社会资源,牵线搭桥,带动非国有博物馆与旅游单位挂钩。做好规划、协调,促成非国有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之一。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非国有博物馆知名度,提高参观人数及门票收入。这是增强了非国有博物馆的自我造血能力。此外,教育部门可利用区内非国有博物馆资源,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性学习基地或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实行校馆合作,指导学校组织学生免费参观。

  政府应该持续给予非国有博物馆资金扶持。要帮助非国有博物馆走出困境,必须给予他们一定的资金支持。

作者:叶健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