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6两会专题  >  声音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谈多校划片等教改热点:

亟需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6-03-04  来源:中国日报网

放大

缩小

  呼吁更清晰的学校分类构架——不主张公办学校一窝蜂开设“国际班”

  《关于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中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美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国留学生增长了23.5%,接受高中教育的增长了50%,留学低龄化趋势日趋显著。

  除了高端教育需求外溢的现状以外,颇受争议的公办学校国际班也是近年来两会代表们的热议话题。对此,朱永新表示:“师资条件良好的公办学校,可以考虑针对特别优异的学生进行‘精英教育’,这不算不公平,但我不主张所有公办学校去开设国际班。”

  朱永新介绍,目前,中国的国际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门针对外国人的学校,等于是为在华外国学生办学,而我们的教育部门对这类学校存在管理真空,“有些学校根本连汉语课、中国文化课都很少开设,这样怎么能让这些在中国的外国孩子了解中国呢?”

  而另一类则是针对中国孩子的国际学校,或者国际班,“我认为,对于高中而言,要么就干脆改造成国际化高中,是不是可以允许有少量的精英高中存在?要么就保持普通高中的性质,注重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并且给民办学校留有一定的机会。所以在学校分类层面,我们是得再好好琢磨一下,这样也有利于规范管理。”

  “多校划片”的终极理想状态是什么?

  谈到最近教育部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校划片”的意见,朱永新表示:“多校划片本质上还是以就近入学为主导,但我理想中的状态是,多校划片到最后,不是这几个学校里随机上一个,而是这些学校的课程孩子都可以去听,哪个学校的课好就听哪个的,这样学校变成了课程学习中心,也不会出现大家都想往好学校钻的现象。”

  今年两会,朱永新的个人提案中就有“互联网背景下未来学习模式”相关内容。他指出,美国已有200万学生在家学习,并且可以任意选择名校名师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朱永新认为,将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他期待有一天,课程证书能够取代学历证书——“你上哪个大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修了什么课程”,朱永新说,“真正的公平是自由的公平,选择的公平。期待未来中国的教育能够更加多元、开放,实现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作者:刘梦阳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