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方同华:促进社会办医激活医疗市场 缓解群众看病难
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了放宽准入、拓展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优化发展环境等工作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通知精神,扎实开展社会办医工作,各省市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或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方同华认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意义重大,充分发挥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和调节作用恰逢其时。但受各种因素影响,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缓慢,规模偏小,服务数量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比重较低。因此,希望国家继续从政策层面,出台操作性更强、目标更为具体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推动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缓解当前群众看病难的矛盾,激活医疗市场活力,提供更多个性化和特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方同华建议,要明确提出社会办医的具体发展目标,参照“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设置和设备配置均不低于30%”的标准,合理提出社会办医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指导各省市取消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不合理限制或格外的资质要求,并给予其适当的政策扶持。
要全面引进社会资本,以公立医疗机构资产重组为手段,允许公立医疗机构以无形资产、管理团队或医疗技术参股入股,形成公私联营、优质资源共享的建设格局,用资本市场有效配置医疗资源,减少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并实现医药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要给予非公立医疗机构平等的企业法人待遇。如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实施公立和社会办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将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和新农合范围;统一组织医师队伍培训等等。
要保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切实履行好为公众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资产管理,建立严格的资产评估和管理办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