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
“47%” 一个被误读的数据
说起教师编制,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吴正宪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2014年两会期间,吴正宪在谈到目前北京小学教师缺编时,提出了一个数据,“2010年至2013年在编专任教师需求缺口达47%”。
为了不引起误会,她解释说:“47%的单位一是需求量,而不是全体教师。”身为数学老师的她特意用一个数学概念“单位一”强调了这两者间的差别。
尽管她再三强调,第二天还是有媒体将其误读成了“北京小学师资缺口为47%”。她一肚子委屈,给采写的记者打电话解释,澄清误读。记者再三道歉,她仍“不依不饶”,要求报纸刊发更正。第二天,报纸上重新发文正确解读。
对这个数据的“不依不饶”,不仅是出于身为一个数学老师的职业习惯,更是出于人大代表肩上的天然责任。
47%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吴正宪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跟别人解释这个数据了:“这并不是北京的小学缺了47%的上课教师。实际上来应聘的教师很多,但是师范类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学校对师范类学生的需求量大,而招上来能够立刻独立顶岗的专任教师不足。”
吴正宪介绍,她在走访一些学校、特别是郊区学校时,看到新招上来的教师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这些老师上手较慢,不能独立带班,校长对此很头疼。
尽管“建立新教师补充机制”+“补充新教师学习课程——应对新生入学高峰”这个建议是吴正宪代表在2014年的人大会议上提出的,但这47%的数据是出自北京教科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鱼霞和她的团队下区县调研的结果。吴正宪抛出这个数据之前,还真有所顾忌,她在“两会”报到后又一次与鱼霞电话确认,“这个数据是我们调研的真实数据,可以在两会上提出来”。
说到这里,吴正宪话锋一转:“不过,这两年情况有所改观。”
“不信?”她掏出手机,当着记者的面给北京教育科学院旧宫实验小学孙校长拨了一个电话。这所学校吴正宪曾经调研过,“近期招聘新教师,师范类学生比以前多了,这两年我们学校就进了十几个师范生”。她坚信,教师队伍的发展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