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平:“入园难”仅初缓解 需加快立法加强师资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二期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超过870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超过2000亿元,学前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15年已经达到80.1%,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提案不离本行,在《关于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中,曾在全国政协委员“教育4%专业户”队伍里为教育鼓呼10来年的李和平,深知上述成就来之不易。
“但是,‘入园难’、‘入园贵’还只是初步缓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李和平说。
李和平建议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提高公办园占比,降低入园收费、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
李和平委员提案原文: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二期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超过870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超过2000亿元,学前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14年已经达到70.5%,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就安徽省来看,学前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2011年开始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实施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五年来,全省新建、改扩建项目4160个(其中:新建1747个,改扩建2413个),幼儿园增加2970所,幼儿园学位数增加约80万个。二是在园幼儿迅速增加。2015年全省幼儿园6988所,在园幼儿185.7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1%。与2010年相比,在园幼儿增加了85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了1.6%。学前教育较之五年前,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学前教育发展离实际需求和群众需求都还有很大的距离,“入园难”“入园贵”还只是初步缓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
主要问题之一是公办园比例过低,2015年,安徽省共有幼儿园698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537所,只占36%。公办幼儿园少难以平抑幼儿园的收费,“入园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主要问题之二是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目前,公办园教职工配备不齐,核编政策落实难,有一些是学校自聘的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配备不齐,而且流动性很大,队伍不稳定。整个幼儿教师队伍中,专业化水平不高,影响保教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1.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进度,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通过立法,明确政府职责,强化政府行为。加强投入,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加强学前教育的统筹和管理,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加大执法督查力度,建立学前教育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政策、规定和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继续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对于学前教育来讲,公办园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民生指标,反映的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职尽责的程度,必须由现在的三分之一提升到二分之一以上,公办园达到50%以上学前教育普惠性才能够切实得到保障。通过公办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园所结构,努力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这是达成学前教育普惠性的最佳途径。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按照《教育部 中央编办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1号)以及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建立幼儿教师补充机制,逐步配齐配足公办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幼教专业标准。除招聘幼教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外,继续从中小学教师中选调一批年轻且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充实到幼教队伍中去,加快幼教师资的补充步伐。(转自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