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6两会专题  >  声音

委员史贻云建议设立过期药品终端销毁制度

发布时间:2016-03-06  来源:海南日报

放大

缩小

  长期以来,我国对过期药品的管理很不规范。对此,住琼全国政协委员史贻云建议,国家应加强对过期药品的管理,出台过期药品处理硬性规定,并设立过期药品终端销毁制度,加大对个人(或企业)回收过期药品流入社会的打击力度。

  据史贻云介绍,目前,我国药品80%售往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20%零售。流向医疗机构的药品临近到期,会被退回药企,而各地食药监局对过期药品有的采取集中销毁,有的则要求药企自行销毁。但由于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渠道单一,居民参与度并不高。

  “过期药品危害健康,大量过期药品去向不明,有的重新回流市场,如流向农村及民间诊所,带来用药安全的系统性风险;随意丢弃的过期药品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可能出现局部生化污染。”史贻云指出,目前,《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虽然明确“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但对于过期药品如何处置没有明确规定。“此外,过期药品的回收和处置也缺乏透明度,仍处于不规范,无强制性规定的状态,缺乏相应有效的监管措施。”

  史贻云建议,国家应加强对过期药品的管理,出台过期药品处理硬性规定,设立过期药品终端销毁制度,并在各省设立药品回收处置机构,专门消化过期药品。同时,药企(含生产、销售)必须建立过期药品回收、销毁台帐,并由相应业务主管部门监督检查。药企还应在医药销售场所等地设立过期药品回收箱。

作者:金昌波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