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6两会专题  >  风采

周洪宇:《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问题解读

发布时间:2016-03-08  来源:人民网

放大

缩小

  主持人:

  总而言之,学生们还是觉得和就业比起来创业的压力和勇气更大一些,这还需要我们慢慢培育整个的社会氛围,对学生很好的引导,并且在校期间对他创业精神的培训,都是互相补充的。说到在校期间,这次在总理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建设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什么叫一流的大学,怎么叫一流的学科?

  周洪宇:

  一流的大学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认为一流的大学首先是要有一流的师资,就是你的师资力量强不强,你是不是在你这个领域里,在同一个类型的大学里是不是算是最好的那波师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第二个也要看你是不是有一流的生源,如果没有一流的生源要成为一流的大学也是很困难的,这是我们在判断是不是一流大学的时候经常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像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他们的生源相当的好,每年报考的人非常的高,但是他录取的比例非常低,很多有水平的人、有能力的人去报考,但是能够被他所接纳的是非常少的,全世界的不仅是美国的,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德国的洪堡大学,很多知名的高校都是这样的,它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我们现在国际化程度和他们比较起来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做了初步的估算,从有些资料来看,这种一流大学国际化的程度普遍都在15%以上,它的生源100人里有15个人来自不同的国家,那些人都是尖子,所以一流的生源对于办一所一流的大学非常关键。

  还有就是要有一流的学科,有了教师、有了学生,你还有一流的学科,没有一流的学科教师形成不了一个团队整体的效应,完全是单打独斗,你在学科建设上很难排在你这个行业的前面,你个人的能力可能很突出,但是整体的力量不行,那你发展的也不会很好,所以学科也非常重要。那么这些学科有时候甚至决定你这个学校某些方面的声誉。我记得有一年匹兹堡大学和耶鲁大学,为了一个哲学学科的一个领军人的争夺,最后就导致了形势的逆转,本来是耶鲁大学这个学科在国际上很领先,他想把匹兹堡某一个顶尖的专家挖过去,跟他说我耶鲁的名气大、力量也强,你到我们这里来,你会成为我们这方面的领军人,后来匹兹堡大学的校长听说了,他说他们把你挖过去,那还不如你把他们这几个人全部挖过来,果然他去挖他那几个人,然后告诉他们,你们在耶鲁可能这些人专业很有名,但是耶鲁好的学科、好的专业太多了,你在那个地方还不怎么突出,你到我匹兹堡大学来,我绝对会给你最好的条件,让你这个学科发展的最好。最后居然被说动了,然后他把这批人全部带过来了,一下子他这个学科就成为世界第一了。

  周洪宇:

  所以,有时候好学科对于学校声誉的提高很有帮助的。匹兹堡大学在美国也算是比较好的学校了,在美国的前50名之列,一般来说美国的前50名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因为他有时候50名和30名差距不大,美国进入前120名的大学都是美国的一流大学,前50名都是世界知名的大学,甚至有些学校可能排在50名,但是可能过两年又到了20多名,甚至到了10名,像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大学毫无疑问是世界一流大学,但是有时候它排在四十几名,当然这个时间不是很长,后来他又回到了前10名。

  主持人:

  前50名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差距非常小。

  周洪宇:

  差距非常小,所以匹兹堡大学这样的措施使得形势发生了逆转,所以领军人物和团队的作用,学科整体的实力这个还是非常关键的。

  主持人:

  我们讲了这么多的例子,我国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

  周洪宇:

  我们有自己的一流大学,我们也有自己的一流学科,有些学科在国际上也确实是一流的。因为这些学科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特有的学科和专业优势,比如说中文,中文你说我们不是世界一流的吗?肯定是,中文、历史学,像北京大学,还有很多大学,人民大学、北师大、武汉大学,包括我们华中师大,我们的近代史那在国内也是一流的。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我们虽然有这么一些一流的学科,但是总体来看,我们的学科和我们的学校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的学科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一些年,各种高校的排名榜消息都很不一样,有的我们排进了前20多名,有的我们排在200多名,甚至300名,当然北大、清华排在前面一些,有时候进入前20、30名也不错了,也就是世界一流的大学了,但是实事求是的说还是相当的差距。刚才讲了,你这个学科你这个教授,你在你这个领域里面,你是不是进入了世界一流的学者,这个学科在你这个领域是不是一流的学科,这个还不一定,所以还是有差距的,还要努力。

  主持人:

  要弥补这些差距大概要多远的一段时间?

  周洪宇:

  这个多远,我们不好用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表述。我记得大概前20年,有些学校提出的目标就是用10—20年时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那个时候讲这段话,以为可以用10—20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反正说出去的话到时候谁来核实呢,体现他的雄心壮志,要鼓励大家,这个可以理解,鼓舞斗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还不是靠你的激情、靠你的口号、靠你的愿望能够实现的,还是要靠扎扎实实的师资、生源、学科,包括你的研究成果,来体现你的水平。

  主持人:

  以点带面才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周洪宇:

  现在回过头看那几位校长的豪言壮语,那说得太大了、太过了,太任性了。

  主持人:

  在教育方面还有一个教育公平的话题是百姓特别关注的,这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教育公平这个话题作为非常着重的一笔,为什么会表现的这么充分?

  周洪宇:

  教育公平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依然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这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重视,因为教育公平是一个基本的公平,是我们社会里面一个最基本的公平。我们讲公平有不同的方面,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如果没有教育公平社会也不可能有公平,所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最后一段话和去年的一段话,都是表达了一个教育公平的作用,但是表述又略有区别,从表述的差异可以看得出来,今年的表述要更加的醒目、更加的突出。

  我记得去年的表述,他讲的是要给每一个孩子有一个公平的机会,但是我们再来看今年的表述,那就非常的突出了,你看最后一句话这样讲:“我们要保証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这段话里面就有两点,第一点他讲是畅通纵向流通的渠道,实际上就注意到由于我们过去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公平,或者是事实上上的不公平,或者社会当中存在的公平,使得我们本来教育作为社会流动的机制,一种平衡器,结果它失灵了,就形成了一种阶层的固化现象,就是家庭条件好的,可能他通过教育有了更好的发展,家庭条件比较差的,特别是社会的底层的,像农村的贫困地区的学子,他可能因为没有这个机会,他失去了一个纵向流动的渠道,我个人认为这次是从社会学的角度,从一个社会分层、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的角度,来分析它,突出它、强调它,还有都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的命运,就是教育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机制,他又把这点强调了。所以和去年讲的一段话比较的话,今年对这个问题理论上认识更深刻,在表述上也更深刻,这个更有高度。

作者: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