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问题解读
主持人:
您觉得接下来在教育公平的落实上,最大的障碍或者关键性的难点主要在哪里体现?
周洪宇:
从教育角度看,要落实教育公平还要做很多的工作,目前正在推进的像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么今年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作为去年提出来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就是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如果这个改革推进的比较顺利和成功,我想教育公平是应该有了一个更大的推进,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要做,因为这里面本身还包括一系列的措施。
主持人: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其实从谈话以来,我们一说到教育,也就是我们刚才探讨的热点问题,总是闪现在大家眼前,其实我们发现没有,把教育的概念狭义化了,包括我们现在每个人看书,包括我们成年人每年会看多少书,每个月看几本书,这其实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数据显示,不知道是不是特别准确,中国人平均每个人一年读不到一本书,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又如何来思考呢?
周洪宇:
你刚才讲的那个数据,事实上也还有不同的数据,我们现在不讨论各种数据可靠不可靠,总的来说,就凭我们平时的经验观察得到的,读书的热情不是太高,我们从大学生平时在图书馆借阅的情况可以看出来,这个大学生读书和我们30多年前,77级、78级、79级,新三届的这些比较起来,那差得远,我是77级的,那时候从农村考出来,那就是每天三点一线,一切时间都用在学习上,那时候对知识的渴望是今天不可想象的,今天我们有注意到我们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事更多的活动,当然他今天也有很多的学习形式,也比我们那个时候多,更加多样化,包括手机看各种信息,碎片化的学习也有很多,但是从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态度比较起来,显然还不是和过去能比的。
主持人:
那有些网友就会说当时您那种读书的热情是源于你的选择的机会太少了,可能就是那样三点一线简单的生活,现在面对信息化的社会,我们可以从手机上、计算机上,获得更加多的咨讯,我这也是一个变相的学习,难道就只是去读书就是学习吗?这两个之间能不能互相去取代?
周洪宇:
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有的网友也是这样理解,但事实上确实,今天学习形式是多样化了,比我们那个时候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比较起来确实多样化了。我们学习的概念,甚至我们教育的概念,都跟过去有了扩展的情况。但是毕竟学习还是要有一些基本的书要读的,一些基本的著作,甚至一些经典著作要读,我们讲今天人们的学习,可能在经典著作的学习和掌握上,没有过去我们那么多,他可能看了很多别的信息,这也是学习,这也是一种对社会的认知,但是在刚才我讲的这些方面确实没有,这也应该承认。我们之所以现在讲要全民阅读,我想无非就是要形成一个新的学习的概念和教育的概念,那就是终身教育的概念、终身学习的概念。全民阅读就是要为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打基础,所以现在倡导全民阅读,倡导建设一个书香社会,也就是希望也是鼓励我们的社会公民,特别是年轻人要多读书,多读好书,多读经典的书,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形成一种对社会的正面的、向上的价值观念。
主持人:
这可能也就是报告中提出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其实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关乎我们每个人每个阶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能在这里也就体现了这个传统的说法。大家都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想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也是一个改革非常关键的节点,虽然在我们面前摆的困难和问题还非常多,但是我们也有决心将它一一的剔除,来进行一起的努力,今天非常感谢周主任给我们带来的分享,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