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海淘”来的东西质量不一样
赵光育委员:跨境电商贸易应尽早建立商品规则
昨天,是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一周年的日子,此前,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位于杭州下城区北部的“跨贸小镇”也正式迎客。镇上一条被称为国际街的跨境保税商品区内,分布着韩国馆、日本馆、保加利亚馆、澳大利亚馆等,销售相应国家或地区的特色跨境商品。对于杭州人而言,一家家跨境体验店的开设,让他们日益享受到商品全球化带来的便捷与实惠,但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赵光育对此却喜忧参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服务需求的增加,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赵光育说,相比而言,跨境电商模式更加规范化,全球的大众商品在可控的范围内流通,“但跨境电商目前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有国外企业针对中国制造相应产品,虽然品牌一样,但质量却不一样。”虽然以次充好的情况只是少数,但还没有建立商品规则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让人担忧。
赵光育认为,眼下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正在加速构建以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为标志的全球新自由贸易秩序。加之WTO红利的逐渐消退,作为第二贸易大国的中国,应积极参与新的国际自由贸易规则的制定,以重新确立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因此,要进一步发挥我国电子商务大国的优势,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尽早形成以电商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规则。
那么,中国电商的优势何在?赵光育解释,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跨境电商平台,它们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传统贸易的清关、支付、结算、物流运输等综合服务,还有基于大数据创新而来的其他增值业务,包括贷款、信用体系、担保等。
“但是目前跨境电商业务频繁,这些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密切关注,政策配套措施逐步跟进,以便形成全球优势。”赵光育说,国家有关部门应尽早制订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通过在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抢占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同时,要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适应国际贸易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