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6两会专题  >  声音

朱晓进委员:

新一轮城镇化中教育要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16-03-12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放大

缩小

  “在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过程中,农村学龄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学校撤并较快,导致新一轮城镇化中出现了教育失衡的问题。”民进会员、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今年第二次提出有关城乡教育均衡的提案。

  朱晓进举例,学校撤并之后,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一些非寄宿学生上学要起早摸黑,部分学生上学来回甚至要走 3个小时。农村实行集中办学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由于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良莠不齐,交通状况复杂,学生上学放学路途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而由于撤并学校过快,农村寄宿生大量增加,一些地方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人员缺乏,床铺紧张,食堂简陋,厕位不足,没有澡堂,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等条件跟不上。

  同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面临新情况。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随迁子女,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一共是1277万人,占到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9.3%。一方面,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应予保障,另一方面,过多的随迁子女流入某些大城市,导致这些城市教育资源紧张、不堪重负。

  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朱晓进建议:大力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各地应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对校园校舍、仪器配备、师资配置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要求。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按照国家或省级标准,为其配备教室、学生宿舍、食堂、饮用水设备、厕所、浴室等设施,配备必要的管理、服务人员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

  切实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既考虑城镇化进程、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又兼顾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贫困家庭负担、教育条件保障、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等因素,把方便学生就近上学作为布局调整的首要前提。严格撤并学校程序,确因生源减少等原因撤并学校,当地政府必须严格履行方案制订、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

  真正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应建立村小和教学点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村小和教学点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发挥远程教育功能,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发和输送数字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学区中心学校要统筹所管辖和辐射教学点的课程安排和教师配置,保证教学点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不让教学点成为低水平的代名词。

  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改善教师的初次配置,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新招聘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新增高级岗位指标优先安排农村学校,动员一批高素质人才应聘农村教师。尽快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编制适当放宽,确保各学科教师的合理配置。逐步实行县级教育部门统一聘任校长,促进校长、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合理交流,建立和完善鼓励城区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机制。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设立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岗位津贴,探索出台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的各种有效政策措施,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不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政策措施。强化输入地政府管理责任,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建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随迁子女实际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大力挖掘公办教育资源,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保障随迁子女就学。

作者:崔丽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