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6两会专题  >  声音

“制造强国” 需要更多技能人才

发布时间:2016-03-13  来源:新华日报

放大

缩小

  “‘制造大国’如何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制造强国’?技能型人才是核心,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是关键。”

  民进会员、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说,虽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初步构建了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但职业教育为“制造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仍任重道远。

  “比如职业学校上升通道狭窄、学生待遇较低等,导致职业教育无法兴旺,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朱晓进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管理以及师资等存在“先天不足”,职业院校的主管部门有教育、人社、卫生、交通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多头管理,教育部门在资源整合、招生规模、师资调配、专业设置等方面难以统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严重缺编、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匮乏,面向企业和社会聘请兼职专业教师渠道不畅,这使得培养高技能人才仍是“纸上谈兵”,制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能水平。

  朱晓进建议打通职业教育的管理通道,将职业教育一直延伸到本科、研究生,给予职校学生广阔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空间。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投资、参股等形式参与建设实训基地,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税收优惠、财政直补、购买服务等政策,引导职校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建设校企合作、职校生就业的“直通车”。此外还要规范技工职称评定,放宽职称评定的学历等“硬指标”,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工资晋升体系。

  “只有让技工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家长才会愿意把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放心地送进职校,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总体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端技能人才,‘制造强国’才会梦想成真。”

作者:郁芬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