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6两会专题  >  声音

孙惠玲委员:精准“扶教”托起乡村教育明天

发布时间:2016-03-13  来源:天津日报

放大

缩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孙惠玲委员认为,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是扶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必须精心谋划,精准“扶教”,才能托起乡村教育的明天。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是提升乡村教育水平的关键。”孙惠玲建议,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精准设计政策和制定保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切实提升“扶教”工作实效。要需求识别,分批分类厘定“扶教”对象、“扶教”项目,摸清边远地区乡村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扶教”。要供需对洽,建立双向选择性“扶教”机制,使“扶教”效能最大化。她说,要针对乡村教师专业需要不同,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实施“影子校长”“影子教师”工程,成立“流动专家指导团队”,发动优秀在职与退休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深入乡村学校具体指导,让“扶教”进乡间、进学校。

  孙惠玲认为,精准“扶教”必须要精细管理,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扶教”机制,搭建基于大数据下,政府、支教单位和受扶乡村学校三方共享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具有信息查询、数据统计、综合分析、决策参考、社会服务等功能的数据库,使“扶教”工作管理精细化,调控系统化,效益最优化。要准确考核,建设指导、奖励和惩戒制度,更好促进支教单位和受扶乡村学校积极良性互动,让“扶教”乡村教育不做表面文章,使“扶教”政策件件接地气,“扶教”举措事事见成效。

作者:刘平 米哲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