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6-05-12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放大

缩小

  严隽琪强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定要有理念上、目标上的认同,这样改革才会有共识和基础。她认为儒学专家牟钟鉴教授总结的孔子教育理念令人深思,“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仁智勇兼修,学思并重,启发式教学,教学相长”,改革的内容、方式、措施都要有利于这一理念的实现;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基础。学会做人、责任心的培育等学生内在素质的变化,通过高考考不出来。高中不是大学的预科,高中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一切为升学考虑;任何制度都是利弊相生的,合理的制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史为鉴,考试制度过于严密,反而忘失本源,出发点是发现真人才,结果消磨了人才。我们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在标准上,在综合评价上也要相对模糊一点,不宜过于精细,否则也会消磨人才,有一个加油器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刹车器。

  罗富和在讲话中表示,民进是以教育界别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在14万会员中教育界会员占了70%。每年举办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就是为了听取校长在一线对教育改革的意见,了解实际情况,避免民进对教育问题的提案和意见出现偏差。去年一年,民进在教育领域提出了很多提案和建议,其中一些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分别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新常态做了阐述,这些论断对推进教育改革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教育要为整个国家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而人才需求最核心的问题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需要广大教育界人士共同的思考和推动。

  刘利民感谢民进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他说,参加座谈会能听到许多一线校长的真实想法、真实声音,为教育部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他就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进行了解读,重点分析了高考制度的利弊、改革的核心和基本精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定位等等,并回应了参会校长关心的一些问题。

  来自安徽、浙江、陕西、上海等13个省、市的19位校长以及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他们都来自教育和教学研究第一线,经验丰富,认识深刻。他们在发言中围绕会议主题和如何深化与完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改革、高中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衔接与融合、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中教育综合改革与高中多样化发展等议题,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的经验做法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意见建议,极大拓宽了民进在教育领域参政议政的视野。

  中共门头沟区委书记韩子荣出席座谈会,门头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国才在座谈会上致辞。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刘昌亚,民进北京市委会主委、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郭培源,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王本中,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森、常务副秘书长姚炜、副秘书长刘晨元,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陈鸣、副部长姚立迎,门头沟区教工委、教委有关领导也参加了座谈会。

  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由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一个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高中校长搭建的交流平台,也是一个可以直接向教育部领导建言的渠道。自2002年开始已举办14次。本次座谈会由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和北京市大峪中学承办。

作者:于溯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