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成:关于提升参政议政能力的一点想法
二、提高什么能力?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作为会员个人的能力,二是作为党派组织的能力。
第一,个人提高什么能力?前不久召开的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会议提出,参政议政的基本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报告写作能力等等。这些都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几点供参考。首先是知识迁移能力。民进会员各有业务专长,要把这些专长用于参政议政就要善于知识迁移。一是善于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从专业角度为国家、地区、单位的有关方针政策提建议。二是善于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体验转化为对国家、地区、单位的方针政策的建议,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体验也是很重要的知识资源。作为民主党派成员,负有参政议政职责,但大家都是兼职的,不可能专门研究国家政策,如果不注意知识迁移,这些专业知识和个人体验就只能为个人服务,而善于知识迁移,从本职工作和个人体验出发提出好的建议,就能为更为宽广的领域服务。
其次是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民进北京市委会原主委陈难先和我谈工作时举过一个真实的例子,说的是有一次议政调研会后当时北京市主要负责同志对党派发言给出的评价不太高,说明这次会议发言者的信息收集、整理、汇报不是有效的。个人认为,参政议政捕捉的信息一定是政府的“盲点”。所谓“盲点”,一是政府没看到的问题,二是政府看到了,也想解决,但目前没有好的办法,需要民主党派和其成员帮忙想办法、出主意,这样的信息提供、参政议政才是有效的,否则如果总是“炒冷饭”,提供的信息、建议总是没有新意,与民主党派和其成员的职责就不匹配。
再次是对“度”的认识能力。当前国家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两难问题,对错鲜明、是非明朗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留下来的都是两难问题,无论怎么做都是各有利弊,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权衡和选择,就考验了对“度”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测量这种能力有几种方法。一是看可操作性,即提出的建议是不是能够做到,脱离实际的不宜提;二是看是否经过换位思考,没有经过换位思考,提出的意见往往不靠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较容易,但如果不注意“度”的把握,意见再正确、表述再慷慨激昂,也没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