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成:关于提升参政议政能力的一点想法
第二,组织提高什么能力?首先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包括整合会内和会外的资源,整合专家和普通会员的资源。中共党内的专家很多,国家各级各类的智库也很多,民主党派再想提出真知灼见很困难。民进会员人数不多,并且集中在教育文化出版等几个界别,而现在参政议政的面很广,所以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如何充分调动已有资源,同时利用好会外资源,是民进面临的一个挑战。民进组织是否具有很强的联络能力很重要。党派成员特别是机关干部,要能够把一批人聚拢在自己周围,在需要就某个问题研究、讨论、出主意时,能够找到人来帮助自己。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发现这些资源不容易,保持、联络好这些资源更不容易。
其次是体制建设能力。从中央到地方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如民进中央多年来一直强调,要把专门委员会从荣誉性机构转变为工作平台,真正发挥参政议政智库的作用。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是“关键少数”,其人选确定是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又如特邀研究员制度,如何发现会外的优秀人才并保持日常联络,也是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再如民进中央三大参政议政合作平台的建设,使北京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和清华大学的部分资源都能够制度化地为我所用。
再次是机制建设能力。所谓机制建设就是调动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这方面民进中央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如向参政议政成果被采纳的会员的单位发送通知书,使会员所在单位的党委、民进组织了解他为参政议政所作的贡献和得到的肯定,为会员在单位的发展尽可能创造条件。党派的资源相对有限,各级组织要思考现有基础上如何有效调动积极性,加强机制建设。
最后是机关建设能力。要做好体制机制建设,机关干部能力的提高很关键。有两项比较重要的能力,一是联络能力,就是和各种层次的人,特别是和专家学者打交道的能力。专家学者是业余参加会内活动,是奉献,机关干部作为直接与专家学者打交道的人,要善解人意,善于和专家学者做朋友,使他们愿意合作、愿意作奉献。二是眼光要敏锐,机关参政议政部门的干部更要如此。眼光是否敏锐和个人的素质、境界有很大关系。我们听过到这样的例子,会员在会内提出的建议没有受到重视,而通过政协等其他渠道报送上去获得了很高层次的批示,这就说明机关干部在筛选建议的过程中眼光不够敏锐,判断能力不够强。机关参政议政部门的干部和主管这些部门的领导要做到“慧眼识珠”。
(本文是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于2016年5月17日在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天津市和平区所作的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