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深化集智聚力工作机制
——重庆市委会推动参政议政工作主题和主线的紧密结合
二、主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服务能力
近年来,市委会以绩效管理为着力点,先后修订了一系列工作制度,推动了参政议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此同时,市委会深切感受到参政议政不能只用冷冰冰的绩效来衡量,不能只用部署要求、检查督促、考核评价等硬手段来管理,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市委会把“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作为重要抓手,要求专职干部在参政议政工作各环节都要主动参与、全程服务,促进集智聚力机制效用发挥。
从管理到位转变为服务到人。以专委会工作为例,市委会为每个专委会安排了2名机关干部(AB角)担任联络员和工作秘书,其主要职能定位就是服务,包括在专委会主任的指导下,草拟全年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协助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座谈等日常活动,做好制发通知、联系委员、活动记录、宣传报道等工作;协助做好经费收支、账目记录、票据报销、资料保管和建档等服务工作。工作中,专职干部注重与委员、会员的沟通、协作,既收获参政议政成果,也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友谊。
在服务中不断提升能力。以调研为例,在课题申报阶段,除了在“面”上通知与发动,市委会还注重在“点”上鼓励重点对象申报课题,主动协助申报人修改完善方案,确保申报质量。在专家评审并确定立项课题目录后,及时把课题立项通知书发给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其所在单位,并做好未立项课题的解释说明工作。在调研实施阶段,鼓励课题组利用民进组织的资源和渠道开展调研,市委会参政议政部门工作人员担任课题组联络人,全程跟踪并协助做好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调研座谈、数据采集分析等具体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服务。课题初步成果形成后,积极帮助课题组开好成果讨论会和结题论证会。调研成果在中央和市级层面被采纳后,市委会及时予以奖励,并将采纳和奖励情况制成文件发到课题组成员及其所在单位。正是由于课题管理重心转移到全流程参与和服务,激发了会员积极参与的热情,保障了调研的扎实深入和调研成果的质量,专职干部也在服务中锻炼出对选题和课题成果进行初步判断的眼光,提升了与专家进行对话的能力。
三、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做好会员思想工作,促进团结互信
严隽琪主席多次强调,学习实践活动的主线意识就是要求各项职能工作中有一种立场的选择、有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有一种统一思想的尺度。参政议政工作中特别是在基层座谈、调研时,常会碰到会员反映问题、抨击时政、发牢骚、求帮助等情况,如何正确对待、有效处理这些问题,是对主线意识的检验。
对会员反映的正当权利受侵犯、合法利益被损害的具体问题,市委会在分析和帮助解决问题的同时,注意抓住典型案例深入调查研究,力求形成助推解决共通性问题的参政议政材料,通过政党协商、社情民意信息等“直通车”渠道尽快反映。同时,让会员更多地参与参政议政活动,在调研、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减轻压力,引导他们将牢骚、怨言转化为参政议政的客观和理性。当前经济下行,企业界会员困难增多、压力增大,许多问题都涉及到改革中的“硬骨头”。市委会在收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研,组织经济专委会和企业家们共同探讨,群策群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和务实办法,从顶层设计和因地因时制宜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得到领导重视和相关部门采纳。由此,既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参政议政成果,也向会员传递了正能量,增强了民进组织的向心力,促进形成团结互信的良好局面。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市委会认识到集智聚力工作机制不是权宜之计、一时之举,而是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的长远之策、根本之措,也是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参政议政工作的各层面、各环节贯穿主线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才能进一步激发广大会员和专职干部“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