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7-02-28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放大

缩小

  大数据、物联网、电商等互联网技术是驱动农业产业链实现全新变革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农业信息化平台发展迅速,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未来互联网将显著改造传统农业产业链,互联网与农业加速融合后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

  当然,良好的态势绝非意味着胜势,目前“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仍有不少问题待解。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规划缺乏总体设计。各地“互联网+农业”一哄而上、各自为政,发展战略规划缺乏总体设计,非常容易形成片面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数据分割严重,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足。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对“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三是与现代农业融合不深。智慧农业方面,项目来源不一,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建设标准不统一,数据难以互联互通,无法形成信息集群效应,也很难进行示范推广及管理,基地建设、项目落实、资金筹集仍然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现象,农业各个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产业融合推进速度较为缓慢,智慧化程度还不高。与实际需求脱节,技术应用乏力,服务模式单一,持续运营能力不足;在技术层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主要集中在农业设备控制智能化技术、决策数字化模型、智能专家系统等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差异较大。农村电商方面,政策性补助多,真正引导电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措施少,农村电商起步艰难。

  我们认为,未来“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深入实施高效生态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全流程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农业主体信息化素质。具体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及业务应用系统。现代农业发展要全局“一张图”,进一步整合、集约涉农信息资源,逐步集成耕地地力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等业务系统和土地流转、承包和确权、农业项目储备、建设和实施等需要“落地管理”的各类业务地理信息。

  二、推进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土地流转规范有序,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集约化、管理智能化、交易电子化、服务规范化。

  三、推进农业生产加工信息化。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步伐,以物联网技术为重点,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

  四、开展“互联网+农业”专项行动。一要促进智能农业升级。重点发展农业传感器、北斗卫星农业应用、农业精准作业、农业智能机器人、全自动智能化植物工厂等前沿和重大关键技术;建立农业物联网智慧系统,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广泛应用;开展面向作物主产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长势监测、遥感测产与估产、重大灾害监测预警等农业生产智能决策支持服务。二要打造农业产业链。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互联网化,助力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三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争取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积极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四要拓展智慧农村信息服务。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动态化管理。积极推动农产品风险评估预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