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洪宇:雾霾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发布时间:2017-03-03  来源:凤凰评论

放大

缩小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加剧,能源消耗迅速增加,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6年雾霾污染平均值虽然较2015年有所减少,但我们无法从平均值的减少中感受到空气质量的改善。

  从2016年10月份开始一直到2017年2月份,雾霾的阴云一直我国大部分地区时隐时现,其中京津冀、长三角、成渝、中原地区的污染情况尤为严重,空气污染成为我国国民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强化污染防治措施,让雾霾治理更加有效,特别是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空气质量的改善已是当务之急。

  雾霾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从污染源上看,我国北方雾霾主要是源于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质燃烧排放,同时叠加本地工业生产和机动车排放造成了区域性大范围污染,而南方雾霾中有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北方气流影响,造成了污染团持续不断向南持续传输,同时本地的工业污染和机动车排放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上南方长时间的“静稳气候”和“逆温辐射”,更加不利于大气污染的快速扩散。

  从气候上看,雾霾的形成、发展、维持、消散过程与气象条件密不可分,主要包括风场、水汽、大气温度、降水等。雾霾持续的原因包括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增加、降水日数的减少、平均风速的减小、相对湿度大。特别是近年来的温室效应,给雾霾持续盘桓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从地区结构看,雾霾严重的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和重化工业突出地区,如京津冀等地,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燃煤、机动车等排放的污染物翻了四五番。随着污染物排放量上升,成霾的气象门槛逐年降低。气象条件稍微差一点,就发生雾霾,再差一点,就发生重雾霾污染。雾霾之害表面看是一种环境生态现象,实质与经济社会的严重失衡高度相关,尤其与人口及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严重失衡高度相关。

  从雾霾治理应对机制上看,由于针对这种重度污染地方政府普遍存在重污染天气预测能力不足、响应级别偏低;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对重点大气污染排污企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没有强制性或约束性要求,应急响应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企业排放问题仍旧突出,有些中小城市至今没有安装脱硫脱硝设备,面源污染管控不到位。

  综上所述,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排放量大,加之不利气象条件推波助澜。可以预计,在目前污染物排放还没有降到位的情况下,雾霾天数减幅不会太过明显。这些年来,我国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在污染治理环节,由于控制污染气体排放关系到地方工业生产和社会就业,加上地方环保监控覆盖面和环保力度存在差异,某些地区雾霾治理体系缺失和失效并存。

  因此雾霾的治理需要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一个上下联动的完备体系,既要依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也须构建治污的严密体系和有效机制,两者相辅相成。从发达国家成熟经验和我国地区治理典型来看,在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之前,完善治理体系是当前有效治理雾霾的最有效手段。

作者:周洪宇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