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雾霾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雾霾治理不能“一味靠天”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尽管2016年雾和霾过程总次数少于2015年,但也先后出现了8次大范围、持续性中到重度霾天气过程。其中有数次的雾霾天气短暂消失,靠的是老天爷的“救场”,大风、雨水为笼罩使雾霾下的芸芸众生摘下口罩,但这注定无法成为解决雾霾问题的长久之计,气候带来的“清洗模式”或许可以让我们获得短暂的喘息,但要彻底摆脱雾霾噩梦绝不能一味“等风来”。
我国治理雾霾较好地区的经验表明,构建严密细致的治理体系,污染排放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雾霾天气是可以大大减少乃至消除的。例如,近年来的兰州治霾经验就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兰州市荣获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中国低碳联盟、美国环保协会和中国低碳减排专委会联合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大会期间,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做法、建设低碳城市的美好愿景,得到与会专家、代表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
作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城市,兰州与北方多数地区一样存在大量污染源,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并不有利于污染物排放,但兰州市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建立网格化治理方式,踏踏实实落实治理责任制,逐步解决了雾霾这个大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治理雾霾需要大投入、高技术,但兰州等地经验说明,建立有效的治理体系会事半功倍。同时,还应看到发达国家治理雾霾成功经验,加强环保宣传,启发社会公众环保意识,自主采取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是有效提升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雾霾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需要系统化、体系化、常态化的长期努力加以解决。根治或基本消除雾霾天气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应该让老百姓等的太久,客观上需要立即加大行政手段力度,打造完善的治理体系,建立长远的环境保护制度。
实现“中国蓝”从五方面着手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而近年来出现的雾霾已经影响到了“中国梦”的早日实现。雾霾笼罩,原本怡人的景色显得让人害怕;雾霾笼罩,散步都会成为一种痛苦的体验;雾霾笼罩,孩子失去了亲近自然的权利。这种种的景象显然与“中国梦”背道而驰,“中国梦”不仅仅只有物质的满足,还需要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
过去的几十年我们让国家日益富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尊重。但我们也应该正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其实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中伟大的定义里面应该包含蓝天白云,应该包含青山绿水,应该让改善后的优越自然环境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力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