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委员:
学前教育困局究竟怎么破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将于3月3日在京开幕。作为最重要的民生领域之一,教育话题每年都是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针对近几年百姓最为关注的学前教育话题,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请来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听听他有怎样的思考。
记者:在您看来,目前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朱永新:“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正教育的开端和基础。但是,在我国漫长的体制改革过程中,学前教育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突出的教育短板。
民进中央在湖北、山西两省做了调研,收集了其他9个省的材料,开展了专题研讨。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近年来经过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的规模、发展理念、办学水平等都有明显进步,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办好学前教育的强烈期盼,意识到进一步发展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和瓶颈制约。
目前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注重“广覆盖”忽略“保基本”。“国十条”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在地方的执行过程中,倾向于“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消耗了财政经费的大部分,集中了软硬件优质资源,而又收费极低,比如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每月收费900元,湖北某县一级幼儿园每学期仅收费900元,大家挤破脑袋都想进公办园。大批支付能力弱的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子女,作为政府应该重点保障的群体,65.44%只能无奈选择民办幼儿园,难以享受到公共财政的普惠。
二是注重“求速度”忽略“保质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20年应达到70%,但目前已达到75%,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应达到85%,比规划纲要的目标超出了15%。超常规发展的同时质量下降明显。如目前学前教育的教师70%没有资格证书,45%学历不达标。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教师培养远远跟不上幼儿园发展的速度,必然会降低学前教育整体发展的品质。
三是注重城市而忽略乡村。目前学前教育的城乡差距有扩大之势。农村学前教育比例远低于城市,特别在中西部地区,普惠性幼儿园数量非常少,民办园比例过高。甘肃58个贫困县毛入园率52.30%,西部农村地区非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高达67%。我去年去国家级贫困县洛宁,全县只有一所机关幼儿园是公办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