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南都专访朱永新:

《弟子规》《三字经》等强调父母绝对权威,现在需要平等交流

发布时间:2017-03-06  来源:南方都市报

放大

缩小

  台湾有8万-10万“流浪教师”

  南都:你提到台湾有“流浪教师”8万- 10万,并说可请他们来大陆教书,是否可行?

  朱永新:每年民进中央都有海峡两岸的交流,我从中了解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台湾大概有8万到10万名教师是有教师资格证但没能从事教师工作,他们被称之为“流浪教师”。一部分学校为了降低教学成本,不用这部分人,教师剩余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我就提出,能不能让这部分人来大陆教书。

  这部分“流浪教师”里,美术和音乐教师占了很大比重,而我们大陆刚好最缺这两类教师,特别是在农村。我就在想能不能出台一个政策,让这部分人经过基本培训,来大陆教书。台湾地区(教师)的专业训练还是不错的,我认为可以在经过我们的考核后,再进行培训,把他们吸引到大陆从教。

  《弟子规》等需与时俱进

  南都:你曾提出,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阅读一向有功利性色彩,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朱永新: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要尽早播下阅读的种子。功利性阅读的根源是导向,目前整个教育评价制度还是用分数、用考试来评价人。大家没有意识到阅读对于整个人精神成长的价值,也没有看到阅读可以增加个人智力的价值。

  南都:近年来《弟子规》引发一些争论,有人说其中有不少封建糟粕,你怎么看?

  朱永新:不只是《弟子规》,包括《三字经》等古代启蒙教材,都有时代特征,它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有封建的伦理、观念和纲常在里面,(阅读时)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比如说封建时代强调父母的绝对权威,现在的理念则强调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交流的,互动的,所以需要进行调整。

  南都: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医是“伪科学”,你却主张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为什么?

  朱永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它,包括中医、武术、中国书画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独特思想。我们总是以现在西方医学标准来看中医,但有时西方医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却能够解决。并且,中医综合解决疑难杂症的方法,已经被大量案例所证实。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有文化自信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中符合当代精神价值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对蕴含在传统文化以及技术背后独特思想的自信。

  最大遗憾是阅读节建议没被批准

  南都专访进入尾声,一群两会小记者凑了过来,准备起身的朱永新立刻转身,微笑着看着他们。当听到小记者提问,如何看待小学生压力大的现象时,朱永新笑了。“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要考个好分数找个好工作吗?不是,人活着就是要幸福。要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对不对?告诉你们老师,少布置点作业,告诉爸爸妈妈,少报点补习班。让你们有多一点动手的时间,玩的时间,童年很短,要珍惜。”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南都:履职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你最满意的提案是哪个?

  朱永新:我连续多年提出增设国家阅读节。我觉得增设国家阅读节,唤醒的是整个国家全民阅读的意识,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径。虽然没有被采纳,但是我不断在呼吁。

  南都:这个提案得到回复了吗?

  朱永新:最初两年有回复。回复是说,我们国家原则上不增加新的节日。

  南都:你在履职期间,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朱永新:阅读节没被批准就是最大遗憾。

作者: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