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崇:加强中国画学科建设 彰显文化自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哲学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深厚复杂,中国画是中国哲学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哲学文化背景就会有相应的美学思想产生,也就会有相应的具体艺术门类:绘画、文学、音乐、雕塑、建筑。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流派都是不同美学思想引领下的产物,也都可以追溯到其本有的哲学根源。”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陕西省委副主委岳崇认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演化,是和儒、道、释三大哲学渊流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不断地斗争、融合、建构和变异的状况息息相关的。各艺术门类和流派的生灭都是这些文化思潮相互作用的直接后果。较为典型的是魏晋玄学和宋明心学以及禅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在艺术、绘画上的反映。儒家和道家哲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先秦哲学灿烂纷纭,各思想派别主要围绕天人、古今、知行、名实道器、心物等一系列重要哲学范畴展开讨论,各张己见。成为后世哲学学派发展的总源头和思想基础。其中最为根本的哲学基调就是主张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始终认为艺术审美的终极价值就在于追求这种整体的统一与和谐,这种理想模式有着自身的地理文化和生产力发展状态背景原因,并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深刻的影响。在今天的环境中,全球境遇与本土关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严肃的人文关怀与轻松的时尚娱乐等事物之间,都存在互动共生的关系。中国传统书画举世闻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强劲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中国画了解中国文化精神及其中的内涵,使他们从笔墨浓淡之间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就需要加强中国画专业建设 彰显文化自信
岳崇介绍说,2012年,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新目录》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原设目录外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将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并将中国画作为一个特设专业被提出,设立在美术学类下。设在艺术学学科门类的美术学类,下设有7个专业。从几年的实践看,把中国画提升为一个特设专业,无疑对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说,在201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中,把中国画作为一个“画种”、一种“绘画材料”“绘画形式”,从绘画专业里面单独提了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的中国画,往往被关注的是其艺术表现形式、材料和表现内容,而忽视了中国画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内涵,更加忽视了其特有的民族性精神和中国本原哲学体系。客观地说,能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的中国画,绝不仅仅是中国画特有的水墨宣纸材料、人物山水花鸟题材……这些艺术样式,而是民族地域性的中国本原哲学体系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在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不仅仅只是将中国画作为一个艺术样式、艺术形式的美术教育,更应该涵盖中国文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