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遗产如何“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7-03-06  来源:新华报业

放大

缩小

  别让汉字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中缺失

  主持人:说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今天我们请来的言老师和高老师都是专家,你们本行业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传承?

  言恭达:我这次带来五个提案当中,其中有两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呼吁建立国家的汉字节。第二个就是关于要深化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

  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就是通过汉字来进行一代代的传承,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笔墨游戏,更重要的是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的传承。我们一定要运用创新模式,来推进我们的书房建设。

  高毅进:扬州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传统工艺品种很多。扬州传统工艺这么多年都是师带徒的形式,就是传统的手把手教,这种形式还是有局限的,我们希望能再多一些现代的、受到正规美术教育的人才能融入我们队伍中来,为我们传统工艺、传统美术补充新鲜血液,增加它的活力,多一些创新、创作上的提升。

  南京城墙文化应该让人“请出去”

  主持人:一位网友提出,南京的明城墙正在申遗,想请现场的两位老师出出点子,如何让古老城墙焕发生机,申遗成功?

  言恭达:在多年的两会当中,我一直呼吁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文化能不能从“走出去”,慢慢地变成“请出去”,我们现在走出去,很多是通过政府推出去的,而“请出去”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文化力的辐射,使得国外的老外都感觉到它的优越,变成他们的诉求。

  南京城墙文化怎么“请出去”呢?我在想,首先我们现在最顺畅的通道是“一带一路”,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是中国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非常重要的历史契机。我们把南京城墙进行好好的思考分析以后,通过诗、书、画、吟来推广,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南京城墙文化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第二我们可以组织一台有关南京城墙文化的剧目推出去,这些都把历史的东西活化。

  高毅进:全国其实有不少地方都保留着城墙遗址,我觉得在找它们共性的同时,深入挖掘南京城墙文化的个性,这样会更具有竞争力。

作者: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