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李小红:脱贫攻坚 零售企业可以有更多担当

发布时间:2017-03-07  来源:龙商网

放大

缩小

  随着两会拉开序幕,来自零售业的代表纷纷发声,作为从湖南零售业走出来的人大代表,李小红几年来的建言既接地气、又及时反映了行业发展的实际。今年,我们一起看看人大代表李小红的建言议案。

  “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年年关注农产品流通、提扶贫建言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小红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记者,这就是目前许多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发展的现状,光有好的商品还远远不能脱贫,迫切需要改变“缺乏技术支持、品牌意识不强以及信息壁垒”的局面。

  李小红调查了解到,我国现有农产品11大类 900余个品种,每个品种有无数个单品,至2016年底,全国经国家工商局注册的地域商标为3187件,仅占涉农商标总数的1%。“地域品牌打造好的话,可以富裕一方百姓。”李小红举例说道,比如赣南脐橙、西湖龙井等。

  但是,往往是一些地方的果农、企业放着当地统一的地域品牌不用,而是用自己的牌子,造成杂牌多、名气小、层级低、风雨抵御能力差的现象。

  而要改变这样的现象,一方面需要当地规模型商贸企业企业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建立起统一的地域品牌、企业自有品牌;另外,也需要国家在制定地域品牌精准扶贫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出台政策支持。比如建立大数据中心对农产品进行追溯。

  深挖农副产品品牌价值

  李小红认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在农副产品的推介、流通、销售甚至组织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也应该充分发挥商贸企业的作用。

  “商贸流通企业可以直接打通农副产品供需通道、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活力。”李小红表示,商贸流通企业一头直接联系田间地头,一头直接对接消费群体,是农副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直通车”,只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机制把贫困农户和市场连接起来,就能根据市场需求防止和规避市场风险、科学组织规模化生产,真正实现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与贫困群众“双赢”。

  近年来,涌现出了京东的生鲜配送以及永辉、世纪华联等连锁超市的“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联采分销”等成功范例。

  2016年,湖南佳惠集团对接了贫困村37个,建立农产品采购点50余个,协议采购销售农产品价值超5亿元,带动2万余人脱贫;通过实施贫困村“名优特新”产品推广项目,实现“名优特新”扶贫产品销售1.6亿元,产品平均利润达35%,贫困村获得的产品利润比传统产品提升了近25个百分点,且长期利益可期。

作者:刘朝龙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