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言保护黑土地

发布时间:2017-03-07  来源:黑龙江日报

放大

缩小

  辨“症”施治

  四项建议恳请国家支持

  黑土耕层对粮食产量也有较大影响,平均耕层每减少1厘米,玉米减产78.2千克/公顷,大豆减产15.4千克/公顷。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认为,黑土质量持续下降,乃至流失殆尽,势必影响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商品粮战略后备基地”的战略地位,直接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也将使农业发展不可持续。为此,他们提出,黑土地质量问题亟需国家层面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建议一:将黑土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作为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上升成为与我国目前“六大生态工程”并列的重大生态工程。

  明确工程目标及阶段任务安排,突出防护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种植措施等内容的规划设计和政策安排。构建黑土保护补偿机制,建立黑土耕地补偿资金和土壤保护基金,将黑土耕地保护纳入财政转移支付。在工程项目政策安排中应充分体现专门针对“黑土地保护”的深松整地、免耕机械购置、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有机肥生产等补贴政策,使粮补与地补并行,在政策上充分体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建议二:及早制定《东北黑土资源保护条例》。

  对黑土资源保护的范围、标准、规制、责任、奖罚等做出明确规定。尤其突出强调在东北黑土退化严重的区域,坡耕地必须采取水土保持的措施耕种等规定。

  建议三:规划打造“东北黑土区”国家级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

  加快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优先选择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试点,突出对优质黑土资源生产出的有机农产品类别划定与支持,尤其在有机品牌授予、基地建设、科技扶持、保护激励等方面给予支持,扩大“东北黑土区”农产品绿色有机生态的品牌效应,引领市场优质优价。

  建议四:组建东北黑土区保护利用工程中心。

  集中科研力量,专门负责东北黑土质量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黑土区地表水土流失过程、侵蚀机制与调控等重大基础研究,研发退化黑土生态修复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建立黑土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产品开发模式与示范。对黑土定期开展监测和调查,适时提出保护建议。同时,支持东北黑土区当地政府积极开展黑土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与承载力预警系统网络化监测研究。

作者:郭铭华 那可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