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朱永新:为民生而行

发布时间:2017-03-09  来源:中国网

放大

缩小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重庆民进主委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16年的成绩给予点赞。他说,在困难很大、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中央和国务院坚持新常态下不搞经济刺激、不搞大水漫灌的发展方式,而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喜人,非常值得肯定。值得点赞的第二个方面是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去年我们成功举办了G20峰会,年底习主席在达沃斯论坛提出了“我国承担国际责任,成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的重要思想”,国际媒体对此予以了高度肯定。他对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农业改革的内容如何与中央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1号文件相衔接等提出了建议。

  民进成都市主委杨建德委员对报告中针对市场准入提出的三个“凡”(“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很有感触。他说,上个世纪90年代银行业改革中,引入战略性投资资本,允许国外资本参与银行股份制改革,但国内民间资本不允许,很多外资是进来了,但是赚了钱就跑了。这次报告的论述吸取了相关教训。同时,他对报告关于农村改革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是单向的,农村的人力、资金、智力都在往城市流动,这是农村现行相关产权制度导致的。比如在农村的宅基地上,农民花大量的钱修的房屋不能流动,人一进城房屋就泡汤了,没有任何价值。所以农村很多人都说,有钱就要到城里去买商品房。如果让农村的宅基地以及房屋的产权流动起来,就会有大量资金流向农村。现在有不少城里人愿意到农村去盖房,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但是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使得这种需求无法有效得到释放。作为长期分管过教育的副区长,他还特别提出了要大幅提高教师待遇的建议。他说,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教育不可能搞好。如果教师不能体面地生活,心情不好,就不可能把学生教好。每天要考虑自己的收入,考虑房屋的按揭贷款,这样的老师不可能以好的心情去带学生。要想把教育搞好,教师队伍是核心问题。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委员对报告的一些提法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是总结和部署一年的工作,应该体现年度工作报告的规律和特点。现在有很多工作一年做不完,在报告中点了一句,但没有突出2017年要做什么,工作任务不明确、不具体,也没有可观测、可验收的指标。例如,“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句话太大,这不是一年能建成的。2017年究竟做什么,建议能否改成正式启动这项工作。这样的问题有多处。王康还特别对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建议。他调研中发现,和经济发展一样,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比较严重的三去一降一补的问题。第一是产能问题,失衡的专业结构,重复建设严重,老化严重,很多专业培养的人才不是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反的,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很多新兴的专业高校却没有,所以我们的人力资源在建设上是跟不上的。与之相关的第二个问题是就业状况不理想,导致高校毕业生库存累积,近五年有1000多万,这和专业、学科结构有关。第三是滞后的评价体系,导致高校内部的政策杠杆偏向。去年年底他参加高校的职称评审,发现30年前(1986年)的教师评审指标体系现在还在用,所以高校的教师们看重论文、奖项的数量而不看给社会的贡献就是必然的。第四是粗放式管理方式,导致高校很多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第五长期惯性使高校面临很多短板。比如对新科学、技术、产业不够敏感,多数高校在有创新、有价值、高水平的原创基础性创新方面滞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是两推进两改革。第一在高等教育内部推进供给侧改革。第二是同类专业比较排位,把落后的专业去掉。第三是改革和优化高校专业设置的备案方式。第四是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蔡秀军委员说,报告中大篇幅提到健康问题,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他很受鼓舞。他认为,医疗改革很不容易,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人事制度改革是医疗改革的顶层设计,必须全国一盘棋。医务人员应该是社会人,才能发挥其积极性。医务人员培养周期太长,多点执业可能不是长久之计,重点应该放在推动医务人员社会化。他对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知识分子在创新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深表赞同,表示医务人在创新方面也要有所作为。现有考核大部分关注论文、课题,标志性发明专利并未纳入考核体系。为了促进医务人员创新,建议使用更全面、更科学的考核指标。

作者:朱永新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