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对“火上浇油”的培训机构要整顿

发布时间:2017-03-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放大

缩小

  “减负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还是一个需要长久关注的未来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非常同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减负问题的说法——“基础教育减负要常抓不懈,直至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泗洪县教育局综合办公室副主任裴昌彩,在住地偶遇一位前来采访的新华网小学生记者。

  五年级的小记者问了个让她觉得有点“心虚”的问题:“我们的学习压力挺大的,考试发挥不好要挨家长批评,平时家庭作业又多,有时候晚上作业做到9点多。碰上3天小长假,本来很想玩一玩,可作业比平时周末还多。您有什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好建议吗?”

  裴昌彩答不上来。但是她答应小记者,自己回去以后一定好好做调研,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学校减了负,家长增了负,孩子没减负。”今年两会大力呼吁关注学校“课后三点半”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说,“刚开始的时候,早放学是怕在学校时间太久加重孩子负担。放学时间是早了,剩下的时间怎么办?这就为各种培训机构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结果,减负效果不尽如人意。”

  “说到底,减负与学校的教育制度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一定关系。”在胡卫看来,我国的整体学校教育尽管经过了多年改革,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注重标准答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特征。“有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踏上独木桥,进入疯狂的升学教育序列”。

  胡卫认为,减负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单一的问题,更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减负难既与我国多年沿用的人事制度有着密切关联,也与我国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子女培养、读书当官的传统有关”。

  “现在上海整顿培训机构的做法,我觉得很好。从现实出发,把能做的先做了。”同时,胡卫澄清,“不是所有培训机构都要一竿子打死。有的培训机构过分以知识、学科教学为导向,收取巨额费用,或者单纯为了赚钱对学生家长虚假承诺、火上浇油,加剧家长的焦虑。我们就是要对这样的培训机构加强整顿!”

  “真正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要标本兼治。”胡卫表示,让招考制度真正符合教育的初心,才是减负的治本之道。“减负,是要让每个老百姓、每个家庭都能对招考改革的结果有获得感,这一点非常重要”。

作者:言志     责任编辑: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