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的“固执”
如果一个人十几年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你是否会判断这是个执着的环保人士?当你知道这人是名地质学家,你是否又会错认为他不务正业?
他是李长安,一个固执的长者,一名16年来关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地质学家,16年来不断以民进会员、湖北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提案建箴言,他面容温和,声调和缓,但说起长江流域的种种污染现象却激愤痛心。
总长6397公里的长江,李长安几乎跑了一遍。当他看到用过的农药瓶漂浮在江面上,生活垃圾被大量堆放在堤坝外,心被刺痛一般:“不要光盯着干流,长江最值得保护的是支流!”
少年时从河北农村走出来的李长安,曾希冀有一天自己退休了,可以回到农村去养老。可农村舍旁田间的污染让他打消了初愿。甚至,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状况更令居住在此的他倍感忧心。
“中国大量的人口集中在长江经济带,密度这么高。”从2001年到2005年,李长安把关注都放在长江生态环境立法保护上,不断地提案,呼吁。最早,“我觉得一定要靠立法。”2003年,武汉市出台湖泊保护条例。但是立法之后填湖造田的现象依然改观不大。“他又意识到,行政手段也要跟上。
“在2005年至2009年前后,我就大量写提案,建议加强环境保护的行政制约。”此后,武汉市率先建立了湖长制。湖长制的特点,就是能够发动群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湖长,形成全民保护的氛围。
随着对生态系统认识的深入,李长安认识到,“生态系统尤其湿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由此整个的检测和管理也是非常复杂的,要有科技手段支撑。”
“到今天,经费不足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起到了严重制约。”李长安又不断地想办法,“设立湿地保护专项资金,建立专项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湿地资源恢复费,设立湿地生态保护基金。”
在“李长安们”的努力下,长江经济带上,正在形成一张由立法保护、制度保护、全民保护、科学保护、经费保护编织的环保大网,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他依然不放弃对长江湿地保护的呼吁:“环境保护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的建议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年年提环保,年年有新话。政协委员就是有说话的权利,我要是放弃了,对不起我的良心。”李长安讲的话也像他人一样,实实在在,让人听了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