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要"把脉"更要"开药方"
2017年两会手记之十二(3月10日),晴,星期五
作者,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早晨5点起床。上网发"两会进行时"等微博,处理邮件,写两会手记。
上午9点出发去全国政协。10点半列席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56次主席会议,11点参加第20次常委会。
下午1点43分出发去人民大会堂。下午3点政协大会的第二次全体会议正式举行,陈晓光副主席主持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奇葆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会议。
今天下午的主题是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问题。全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委员就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文艺精品,朱专兴委员就坚守清廉家风、铸牢家庭防腐"篱笆墙",刘长乐委员就提高国民素质重在道德引导和法治规范,刘长铭委员就加强实践性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李卫委员就改革科技评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成效,赵晓勇委员就以安居就业导向人口城镇化,陈自力委员就以金融推进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彭钊委员就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曹鸿鸣委员就健康中国建设与慢性病防治,龙墨委员就精准扶助贫困残疾儿童,袁慧琴委员就激活戏剧遗产、创造时代经典,周新生委员就让真情大义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潘建伟委员就科技人员如何为建设科技强国建功立业,姚明委员就建设体育强国、发展体育产业等问题做了发言。
相对于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发言往往容易呼吁多、抒情多,干货少、办法少。但是,在今天的发言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少"干货",听到了不是实实在在的对策性建议。委员们不仅对社会生活的许多问题把脉会诊,而且开出了许多"药方"。
如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的发言,在批评了目前科研中的许多怪相以后,也提出了许多非常精彩的建议,如强化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建立与完善分类评价体系,从原创性、成果实效性、预定目标完成度、论文专利影响度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科研成果,并进行项目结题几年后的再评价;建立评审专家信用制,重大项目探索项目首席评审专家负责制,让每个重大评议项目都有实质上的"甲方";对科技创新的评审负责人建立考核问责和责任倒查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项目评估中的人情票、关系票、随大流票等不公平、不负责任现象,形成不想不敢也不必打招呼的健康科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