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要"把脉"更要"开药方"
再如我们民进广西省委主委陈自力委员,针对当前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投资主体不活跃、融资渠道偏窄、总体规模偏小、中高端服务项目和专属金融产品不多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引入多元主体助推养老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完善配套政策吸引金融机构支持养老产业的对策。 其中关于"保养结合""旅养结合""医养结合"与"房养结合",将大型国有企业投资养老项目纳入企业整体授信,引导企业将原招待所、疗养院等转型为社会化养老机构,做好存量资源的再利用等建议,非常具体,操作性也很强。
今天下午发言最"出彩"的是刚刚当选为中国篮球协会主席的姚明委员。在题为《体育强国不仅仅是金牌 体育产业不仅仅是金钱》的发言中,他借鉴发达国家体育发展的经验,提出了许多非常中肯的建议,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开出了多条"药方"。他表示,建设体育强国,金牌是必要的,但体育强国的内涵不仅仅是竞技体育金牌,也包括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的齐头并进。
如何培育体育市场?姚明认为关键是要培养稳定、忠实的消费者,学校体育对此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说,对体育的热爱来自于兴趣,兴趣要从小培养,需要习惯养成,学校体育课不能成为"挣分课",不能考什么就教什么。建议改变学校体育教学"重体能、轻技能"的局面,注重兴趣养成,做到基础能力和专项技能并重。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专项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至少一种专项技能,能够熟悉专业术语、了解裁判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最终成为有兴趣、懂门道、会欣赏、能参与的忠实的体育消费者"。
如何举办体育赛事?姚明认为,关键在于形成"赛事链",要鼓励社会力量、体育社团自主办赛,构成包括校内比赛、校际比赛、业余比赛、职业比赛在内的完整赛事链,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水平消费者的赛事体验需求。
如何突破运动场地的瓶颈?姚明建议,要改变体育场馆只为大型综合性赛事服务的设计思路,将闲置的"观赏型"场馆改造为"体验型"场馆;突破现有运行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成立产业集团;建立规模化的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的运动场地,为百姓提供包括找场地、找队友、找对手、找教练、买装备等一整套服务解决方案;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开发公共空间,利用闲置地块,改造废旧厂房,缓解运动场地不足等。
此外,对于如何建立国家职业联赛体系,如何建立专业化安保体系等问题,姚明也都开出了自己的"药方"。这些"药方"都很专业,很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