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创新就是创造未来
2017年两会手记之六(3月4日),中度雾霾,星期六
作者,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早晨罕见地5点50起床。
电脑出现小故障,一个长长的电话,又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赶紧完成每天的必修课。发微博近10条,其中大多是“两会进行时”的内容。
读《如果我是一本书》。葡萄牙著名作家何赛· 雷迪亚和葡萄牙青年插画家安德烈· 雷迪亚父子共谱的美丽诗画。正如介绍中说的那样,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一首关于阅读的诗。这样父子共同创作的图书,由父亲和孩子共同进行亲子阅读,可能别有一番情趣吧。
上午9点参加民进组的讨论。
上午9点开始,围绕俞正声主席代表常委会做的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蔡达峰、左定超、史贻云、汤建人、姚爱兴、岳崇、卢天赐、蔡秀军、潘碧灵、张震宇、臧永清、王康、罗富和、罗黎辉、郑福田、尚勋武、黄震等19位委员先后发言,对两个报告进行了深入讨论。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是大家的一致印象。特别是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性质定位、监督重点、方式方法,以及加强党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领导等问题系统全面的阐述,在政协历史上是第一次。
罗富和第一副主席介绍了他多年分管参政议政工作和担任政协委员的三点体会:一是要尽可能结合本职工作参政议政,这样才有专业性。二是要弘扬党派的传统,结合自身的界别特点多发声。三是要像做科研一样做提案。罗主席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还上了晚上的新闻联播。罗黎辉委员是从李瑞环同志担任政协主席时就担任委员的“老委员”,他说,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一个老问题,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所以叫“老大难”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如何赋权,解决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如何解决实现形式,具有自己专门化的实现方式。他建议是否可以搞一个“政协民主监督座谈会”。黄震委员则建议运用大数据的办法加强提案的信息管理工作,对所有提案进行跟踪办理,甚至跨年度持续跟踪等等。
与往常一样,民进组的讨论总是热烈非常,各省市的电视台与相关媒体纷纷来记录本省委员的参政之声,委员们自然也非常配合地遵循“媒体优先”的原则,让相关委员优先发言。我在发言中根据自己参加政协活动的体会,对2016年政协的部分活动做了介绍,对委员们关于提案工作的建议做了说明,对俞正声主席关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论述谈了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