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诠释律师情怀 彰显律法精神
人物名片
“70后”的沈腾,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2000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现任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同时为民进海淀区委员,政协海淀区第九届委员会常委。
投身律师事业,放飞法律梦想
沈腾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律师、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海淀区优秀律师、法律援助先进个人、海淀区“十大金牌律师”。此外,他还荣获中国政法大学“百名杰出校友”称号、中国政法大学教育发展贡献奖。多年的律师生涯造就了沈腾笃定的职业理念:律师的职责不是在对立中争胜负,而是在双方的对立及诉求中寻找平衡点。
2009年,新浪网一则《10岁女童求最高法院不要判父亲死刑》的新闻在社会上掀起热议浪潮。2007年,乡村医生王军豹在自家诊所里因家庭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后用铁锤将她杀害。2009年1月1日,河南省高院维持了死刑判决。王军豹的女儿金金给法官写信请求免于爸爸一死的时候,此案正在最高法院的死刑复核中。
事件一经曝出,即引起了社会轰动。受害一方的家属向律协投诉沈腾,向法院诉讼,打恐吓电话,指责律师沈腾律师是金金上书的幕后指使等等,妄图阻止沈腾律师的辩护。面对种种责难和误解,沈腾都坚持“救人比杀人可取”的理念。
他说,首先,杀其父就会制造一个孤儿,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法律孤儿”。这表面上符合法律,但不符合伦理。其次,孩子寻求律师和法院的帮助体现了他对社会和法律的信任,维持死刑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沈腾和各方的努力下最高法院收回判决,发回地方法院重审,最后改判王军豹死缓。
这是全国首例已复核判决死刑却得以收回重判的案件,无形中推动了中央政法委、最高院对死刑复核制度的程序立法的提前调研。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周年,沈腾辩护的“王军豹杀人案”成为北京市唯一的刑事辩护形象案件,受到了北京市有关领导和司法部领导的肯定,市司法局还拍成专题片在全市推广。
推动律师行业创新发展
经日内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授权,2015年1月16日,帅和律师事务所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代表处主任正式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聘任沈腾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特别法律顾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举办多年的高校间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将冠名也拟定为“帅和杯”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
近年来,沈腾先后发表《网络犯罪立法及其完善》《马克思恩格斯的犯罪学历史观的几个问题的检讨》《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等学术文章,提出许多具有法律专业深度和高度的建设性见解。其博士论文《商业银行反洗钱法律制度研究》,涉及金融、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多领域,对如何改进我国刑法以便更有力地打压洗钱等行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
此外,沈腾还积极参与制订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立法以及实施细则,受到了最高法院的充分肯定;参与调研“法院廉政建设中的一方退出机制研究”“律师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价值分析和功能定位”“法治社会律师功能、定位及改革发展方向之思考”“海淀区法治环境建设”等多项课题。
除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和探索之外,沈腾还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等社会工作,与基层政府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区矫正及帮教安置、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等工作。
搭建两岸法律互助交流平台
进入新世纪,海峡两岸同胞在缔结婚姻关系、扶养继承、投资、就学、就业等领域的往来日趋频繁。近年来,国务院推出了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大方略,中央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和优惠政策,台湾有关方面也在加快调整两岸经贸的政策,这为建立两岸律师交流互助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
沈腾认为,两岸律师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条件已逐渐成熟。经多次赴台考察,与几位法律事务专家学者商议,大家共同发起成立涉台法律事务研究会,让大陆的法治在每一起涉台纠纷中得到体现。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7月,北京市涉台法律事务研究会正式成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研究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做了六个方面二十余件工作,其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两件,国台办表彰感谢一件,全国政协信息专报三篇,在中央单篇报送一篇,该单篇文章还被中央领导批示。
2014年10月21日,沈腾率队赴台湾,与台湾“吉常同法律事务所”为代表的几家台湾法律机构、经济机构、台胞台商在陆权益保护社团签署了“法律咨询、服务与法律纠纷解决战略合作协定”。该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第一个以开展法律实务应用、法律纠纷沟通和两岸法律志愿者互动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平台诞生。该平台将从个体利益保障、群体法律愿望整合等方面为在大陆的台胞台商提供务实有效的服务。台湾《正峰电子报》等媒体表示十分积极和肯定的态度。
2015年5月25日,“两岸青年法律学者交流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针对海峡两岸的司法制度、法律课题、律师执业等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法律问题互相研讨、互相交换资料与讯息,共同推动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与交流,增进两岸法律工作者对彼此司法制度与实践的了解,提升法律实务专业水平。北京市涉台法律事务研究会与社团法人高雄律师公会相互送达《两岸法律交流文件》,建立首个“两岸青年法律学者常态化交流平台”。此次“两岸法律交流活动”,取得了积极影响。据了解,该交流活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网、首都法学网、中国台湾新闻网等三十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得到国台办和市台办等单位领导的亲自接见和招待,提升了北京市法学会及北京市涉台法律事务研究会的影响力。
参政议政,忠诚履行委员职责
近年来,沈腾在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参政议政方面,他的多篇信息或被全国政协采用或受到中央领导批示,连续多年被评为海淀区政协模范信息员、“政协委员特别贡献奖”、参政议政先进个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统战系统优秀信息员”。今年6月,沈腾还被评为民进北京市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作为海淀区政协常委,沈腾提出不少议案。针对党政部门关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他还撰写多篇信息,提出意见建议:
沈腾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海淀区的发展。中关村每年上市企业数量在10家以上,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45家,已经初步形成了创业板中的“中关村板块”,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沈腾律师敏锐认识到,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海淀区在完成区域定位,保障知识产权方面尚存明显不足。参照国际惯例和国内部分地区的做法,经过充分考察调研,沈腾撰写了《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专属法庭”》的建议并被采纳。2013年4月,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中关村法庭正式建立。
沈腾还时刻关注民生。自2013年初至今,北京市接连出现雾霾天气,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发市民的高度关注,持续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有效治理雾霾迫在眉睫。沈腾认为,针对雾霾污染,加强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根本之策。响应李克强总理“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向污染宣战”的号召,沈腾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撰写“治理雾霾应从立法入手”的信息受到中央领导批示。
2011年国庆前夕,沈腾创作的描写中国律师时代精神的歌曲《担当》,向国庆62周年献礼,被《人民日报》以国内法治动态信息第二条刊发,该歌曲以体现律师的时代责任、奔放的热情、质朴的性格为目的,歌词朗朗上口,音律抑扬顿挫,振奋人心。目前,该歌曲已被中国政法大学收录为校歌。
沈腾坚信,以律师角色去担当社会责任,融人文情怀于律法精神,是自己作为一名法律专业从业人员将永远坚守的信念。沈腾感慨地说:“一名民进会员看起来、听起来并不起眼,但是它确是支撑你的一个平台和一种力量。假如你觉得有成绩的时候,那都因为你站在一支撑点上或者一种无形力量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