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霞:“中西合璧的夜莺”
走进音乐殿堂 如鱼得水
有了耕耘,有了播种,有了辛勤的汗水,便一定会有收获。
1990年9月,吴碧霞在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时,因年龄太小,未取得资格,却意外地被中国音乐学院的老师们看中了。于是,吴碧霞这只金丝雀飞出了常德,飞出了湖南。她以专业、学业双双问鼎且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被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录取,学习声乐,成为全校唯一的全优生。从那时起,她就像一条鱼儿游进一条大河,一只鸟儿拥有一片天空。
吴碧霞是学民族唱法的,虽然基础好,但一直未受过正规歌唱训练的她表现得很用功,上课非常认真,每堂课她都用录音机把老师讲的要求、要领录下来,仔细领会。星期天也从不去逛公园,一头扎下去学习。她的所有课程考试都在90分以上,主科成绩在全学科中也是第一,期期都是院里的全优生。
为了重点培养这位聪慧过人、大有潜力的小姑娘,校领导研究决定,把她交给了声学学科主任邹文琴老师来辅导。这位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曾在河北省歌舞团有过10年演出经历的邹老师,在认真分析了吴碧霞的状况后,侧重对她进行基本功训练,每节50分钟的课,要用30分钟的时间进行练声,而且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声音。吴碧霞悟性好,很快就树立了正确的声音观念,准确地掌握了京剧、说唱音乐和地方原始民歌的风格特点。
当时,曾有人对邹老师辅导吴碧霞的教学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吴碧霞的演唱不如从前,但邹老师和吴碧霞都没有动摇,继续走着看准了的路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吴碧霞演唱的进步,非议渐渐变成了肯定。
1992年,中国音乐学院举办全国群文系统民族声乐讲习班时,全体学员听了吴碧霞的演唱,一个个感到十分惊讶,他们认为一个17岁的学生能有如此高的演唱水平,简直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大的突破。不久,她被太平洋影音公司相中,录制并出版了盒带专辑《中国妞妞》。也是当年,文化部举办春节晚会,大胆启用吴碧霞演唱歌曲《细雨淋湿小村庄》,受到观众好评。
从此,她成了文化部元旦晚会和迎春晚会上的“常客”。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吴碧霞以附中全校各科成绩第一名的分数被保送到中国音乐学院大学本科学习。
在大学期间除完成好功课以外,她又自学传统的民歌、京剧、昆曲以及包括器乐在内的音乐知识,贪婪地吸取着艺术的养分,夯实着自己民族音乐的基础。她勇于借鉴和大胆创新,在吸收别人精彩之处的基础上,带入自己的独特见解。为使自己的演唱声、情、形并茂,她深刻领悟歌曲含义,加上技巧,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要精心设计。终于,她能够在演唱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登上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高峰。
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全优三好学生的吴碧霞,又被保送至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学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吴碧霞与其导师我国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认真商量,作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在学习民族唱法的同时,向我国著名的美声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的郭淑珍教授系统学习美声唱法。
从此,吴碧霞成为我国音乐界第一个双主科导师的研究生,也为我国声乐教育事业做了一次一百多年来中西声乐艺术交往中从未有过的尝试。她披挂上阵,单骑前进。尽管西洋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有一条鸿沟,语言、风格、文化背景方面都有障碍,但吴碧霞变压力为动力,卧薪尝胆,全身心地泡在国外交响乐、歌剧里。两个春秋,700多天,她又登上了西洋美声唱法的高峰,其中吃过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当然她也快乐着。
吴碧霞是幸运的:她成长在中国音乐学院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是一批辛勤的园丁为她辛勤地整枝打叶,才使她得以茁壮、得以参天……
登上大赛舞台 技压群芳
经过中国音乐学院的深入学习和不断锤炼,吴碧霞的羽翼逐渐丰满,她的唱法也日趋成熟,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的演唱已提升到了炉火纯青的档位。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 ,也为了证明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吴碧霞自己也好,同学也好,她的几位老师也好,都主张她走出去演唱,登上大舞台,参加大比赛。
她多次与中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波兰、俄罗斯、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数十家国际国内的职业乐团合作演出。
后来的实践证明,吴碧霞的汗水没有白洒,她的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她使我国音乐界凸现出新的希望。在国内外一系列的音乐大赛中,吴碧霞频频得奖,一次次当之无愧地站在领奖台上,她像一枚铮亮的锥尖脱颖而出,又像一颗闪亮的星星冉冉升起……
这里,让我们回顾几个精彩的片段吧——
1996年11月,全国声乐比赛在哈尔滨举行。100多名选手个个跃跃欲试,当时刚满21岁的吴碧霞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6天角逐,激烈而又残酷。复赛时,吴碧霞那纯甜、圆丽的声音和演唱的完整,已经受到几百名前去观摩的同行的喜爱和好评。决赛时,吴碧霞一上场,就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本来比赛有曲目间不得鼓掌的规定,但当她唱完第二首歌《八月十五月儿明》时,却掌声四起。唱完第三首歌《万里春色满家园》后,又是掌声把她送到了后台。她毫不争议地获得了民族组的一等奖。
2000年11月8日,吴碧霞在参加第一届(广州)国际声乐大赛时,与来自15个国家的5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在一轮比一轮激烈的角逐中,她以纯正的音色、宽广辽阔的歌喉以及充分的表现力将6首西洋歌剧选段、6首艺术歌曲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来自英国、德国、罗马尼亚、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的专家评委惊叹不已,又夺得了本次大赛唯一的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
2000年11月底,吴碧霞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世界性声乐赛事。在两年一次的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大赛中,她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选手比高低,初赛时就技惊四座,过五关斩六奖。决赛时,她以一首对于花腔女高音来说难度极大的曲目——《弄臣》中吉尔达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演唱相当出色,博得了全体评委和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自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2001年4月28日,波兰国首府华沙,吴碧霞正在参加第四届莫纽什桥头国际声乐大赛。华丽的灯光下,吴碧霞一曲刚毕,全场掌声雷动,观众们倏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把有节奏的掌声隆重地送给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歌唱家。评委们也互相交流眼神,频频地点头。吴碧霞以她悦耳动听的歌声和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人员,获得了大赛第二名、最佳女高音歌唱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其实吴碧霞距第一名波兰女高音巴拉诺夫斯卡的成绩就只有微弱的0.35分之差!
是啊,吴碧霞用奖牌、奖杯和掌声证明了她的实力,她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天赋、勤奋和教师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