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姚树坤:为病人解决病痛是最幸福的事

发布时间:2017-06-21  来源:民进北京市委会

放大

缩小

  

alt

  在民进召开会议的茶歇间隙,经常能看到姚树坤坐在自己位子上,为周围会员诊脉看病,耐心地询问病痛细节,然后细心地嘱咐些平日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那人高高兴兴地走了,马上又坐下来一位,伸出手腕请他继续诊治。短短的休憩时间,不间断地人来人往,那个角落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会诊台,直到会议再度开始,也未见有片刻清闲,而他也一直面带微笑,没显出一丝疲惫与不耐。一位热心随和的好大夫,这是笔者对姚树坤的第一印象。随着参加民进活动日益频繁,儒雅的风度、深厚的学识、亲切的谈吐与热情的心性让他在会员中的声望越来越高。2010年1月,民进北京市委召开十三届七次全会,增补姚树坤为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委。2012年5月,民进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姚树坤高票当选为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委。怀着崇敬与倾羡的心情,笔者特别申领了此次采访工作,与他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深度接触。

  父亲,职业生涯的启迪者和人生之路的榜样

  原来,姚树坤得与医学结缘,主要有两个原因,且都与他的父亲相关。其一,是父亲对医学的格外爱好。1957年11月,姚树坤出生在河北省安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在石家庄附近一家军工企业从事技术工作,母亲则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乍看似与医学绝缘。然而姚树坤的父亲对医学有着格外的喜好,即便生活并不宽裕,却也总是在每月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点钱用来购买有关医学方面的书籍,久而久之,倒也算略通医术,邻里乡亲得了头疼脑热的小毛病,都能“妙手回春”,为乡邻解除病扰。这份让全家人感到自豪的天分,让医学在姚树坤年幼的心田埋下了小小的种子。

  其二,则是父亲的耿直为人。姚树坤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共产党员,为人耿直,作风正派。尽管父亲是军工厂的中层干部,姚树坤小时候去厂里食堂吃饭,钱数却是次次算得分明,吃了几瓣小小的大蒜都要记账,坚决不拿公家一厘一毫。1974年,姚树坤高中毕业,如果肯托父亲的关系,在城市里找个好工作并不难。但是父亲却语重心长地教育他,根据目前国家政策,城市年轻人都要下乡到农村,你身为村里供养出的学生娃,又怎么能够抛弃家乡呢?这不符合党和国家对你的培养和要求,更是有违君子为人处世的原则。因着父亲耿直的教导,姚树坤毫无怨言地踏上了返乡的路程,回到了生养自己的村庄,并以同样的耿直坚持留在了那里。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没过多久,作为回乡的高中毕业生,村里选他当了赤脚医生。这对于年轻气盛、踌躇满志的姚树坤来说,无疑是最振奋人心的鼓舞与激励,同时,也开启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行医生涯。

  专业是立身之本

  姚树坤说:“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被选为村医时的兴奋。刚开始行医时,我跟着村里的一位退休老药师学中药,同时有一位老中医长辈也倾心传授医术。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开始接触《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经典中草药著作。最大的收获,则是老中医他们传授给我的诊治方法:‘辩证施治’,‘胆大方圆’。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在适用医学,同样也在做人、做事的方法上。”

  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的首批考生,姚树坤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河北新医大学(即现在的河北医科大学)。五年的勤奋学习时光,将这名朴实的小乡医磨砺的更加成熟。毕业后,他凭着优秀的西医学识和扎实的中医根底,开始踏上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之路,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治病救人的医疗前线。

  目前,我国有一亿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和数以万计的酒精性肝损伤等慢性肝病患者。科学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这些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必经之路,如能逆转肝纤维化,就可能治愈肝硬化。国内外虽然有一些抗肝纤维化的药物,但因疗效不确切,或毒副作用突出,或价格昂贵,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鉴于这种情况,姚树坤针对90%以上慢性活动肝炎和肝硬化的中医症候,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结合多年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肝病的力创经验,以清肝热、破肝瘀为处方原则,经反复筛选药物确定处方,并利用多种先进检测手段和现代制剂技术,成功研制出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清肝化瘀口服液,疗效显著高于其他化学药物和中药组方,引起了医药界同行的高度重视。1998年10月,姚树坤受到世界华人消化大会组委会邀请,在近千名国内外学者面前做了“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并提出一整套中成药研制的思路与方法,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监测与治疗方面,作为第一主研人,姚树坤在国内率先应用脉冲多普勒监测药物对脉门压力的影响,并筛选出了5种降门脉压药物,其成果荣获河北省科技奖。此外,他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监测”,“脂肪肝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研究”等研究成果或被评为省级科技成果,或成为中华医学会协作研究课题,为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1987年,姚树坤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研修消化道感染疾病。当时,那里的有关基因测序、蛋白质的氨基酸测序的设备非常先进,姚树坤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在陌生的国度埋头苦读、潜心研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短短一年时间,姚树坤便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在日本第是十一届细菌学年会上,发表了《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产生及其性质的研究》,在《日本医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大肠杆菌肠毒素的亚型》论文。这两篇论文阐述了肠毒素在肠道感染中的致病机理及其地位。更难能可贵的是,就在姚树坤即将学成归国之际,他的两位导师提出希望他留在日本继续发展,一位希望他继续读博士课程,另一位则力邀他合伙开办诊所,受益均分。姚树坤均婉言谢绝。导师十分不解:“姚,留在日本对你大有好处。”姚树坤回答:“我知道,可我的事业还是在中国,那里有等着我回去的父老乡亲。”

  为病人解决病痛是最幸福的事

  从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来,现今的姚树坤,已经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先后分管医院的科研、教育、信息、外事、财务、护理等工作,日常事务十分繁忙。采访刚刚进行不到半个钟头,就已经有数位医生前来请示工作,桌上的电话亦是铃声接连不断地响起。当笔者疑惑,身为医院管理者,行政事务如此繁忙,为何还要每周坚持出门诊时,姚树坤非常坚定地告诉笔者:专业是立身之本。他说,自己不仅坚持每周出门诊,还坚持参加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因为作为医务工作者,只有坚持战斗在第一线才能掌握最新、最真实的医患情况。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不管多忙,也要看病;不管患者是什么身份,都要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尽职职责。“身为一名医师,为那些饱受折磨的疑难病症病人解除病痛,是我最直接的追求,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对于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来说,能够遇到姚树坤诊治,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打开搜索引擎上输入“姚树坤”三个字,真诚的感激与赞誉映满眼帘:“姚院长看诊让我感到非常谦和看病特别细,望闻问切都相当仔细”,“我看了这么多中医感觉姚大夫把脉最仔细了,察言观色也非常仔细,态度非常好。不主张多检查和多用药,主张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做起”,“大夫看病细致、态度特别好,很细心的听我讲病情,很耐心的给我讲解。看后有显著效果,非常满意。现在能遇到专业这么好的大夫真的不容易 ”,诸如此类的留言,数不数胜,“耐心”、“认真”、“便宜”、“疗效好”等则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一位网友评价姚树坤的医术是“善于用最简单最廉价的办法来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另一位网友的话则用最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最诚挚的心声:“我从心里感谢姚大夫既为我们老百姓省钱更为我们老百姓解除痛苦。您是一位真正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好医生。”这是病友们对姚树坤大夫的感激,更是天下百姓对一位医生医德医术最朴实最崇高的赞誉。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中医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其中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药王”孙思邈曾云:“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及至宋时,更有言说,“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此番言语固然有些夸张,却充分彰显了中国文化知识分子心系天下的治国情怀,而这也正是姚树坤内心忧国忧民思想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致力于服务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医师和医院管理者,姚树坤坚定地表示,中国的医疗改革,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否则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在任职民进河北省委副主委期间,姚树坤主持了“推动河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重点调研课题,并在河北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他代表民进河北省委作了《加快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的大会发言。在他看来,乡村医生同社区医生一样,都应该是全科医师,其职责应当是六位一体的,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国的公共卫生想要做好,最关键在前两项,即预防好、保健好,还有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健康教育。做好公共卫生,保障大家不得病,少得病。姚树坤强调说,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其重中之重在于发展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尤其是村乡县这三个级别,必须要培养合格的乡医,留住优秀人才。他在担任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期间,曾就这方面工作开展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协调发改委、教育厅等部门对乡医进行学历教育使其得到考取行医执照资格,选拔与资助优秀青年人才到京沪著名医学高校委托导师直培等,这些力度颇大的系列行动当时在各省市间也堪称独树一帜。听到这里,笔者心中激动难耐。怪不得去年返回河北老家时看到村中盖起了新的卫生院,还配备了专职的坐诊大夫。虽然若是遇到急症重症时医护人员还是显得紧缺,然而比之仅有一两名兼职乡医、扎个针都能肿个大包的过去,已是好了太多。姚树坤对此巧合更是欢喜,关切地询问了许多村里卫生院的细节,以及村民们对此是否满意,有没有什么意见建议。

  “管理学、决策学等很多东西与医学是相通的,其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我才能在行政管理方面也得心应手。”姚树坤说,每次医院召开办公会他都尽职尽责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并多得到采纳,每次党委会他都会列席,自己的意见非常受重视,和其他党员干部一视同仁。而早在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任副院长时,姚树坤就曾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微机临床教学评估系统,即应有科学的指标对教师课堂授课、见习带教、实习带教等教学各环节进行全面评估,实行量化管理,起草制定了教学奖励办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科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指标的优劣全面考评;同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其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加以纠正,以提高美味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又把评估结果存入教学档案,把教师的教学业绩和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直接挂钩,通过一系列运作,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此套微机临床教学评估软件已经引入到全国不少医学院校,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传统文化的复兴要从娃娃抓起

  作为中西医结合的专家,姚树坤有深厚的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根基以外,对中国传统文化也颇有研究。多年来,他潜心致力于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事业之中,以传统文化的传播为媒介,提高全民传统文化素养,促进中医药的对外交流。2009年11月,他参与组织“第七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首届海峡两岸医学文化与医学发展论坛”,并做了题为《普及中华传统文化跨越中医药发展的鸿沟》的主题发言,获得了来自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医学界专家学者近二百名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然而,当谈及中国社会文化现状时,姚树坤显得忧心忡忡。“许嘉璐主席曾用物欲横流、道德式微来形容,而我自己则加上了人心浮躁、急功近利。”他表示,目前能够真正潜心学问的人越来越少,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近年来真正的文学大师与能传世的文学作品日益减少。“我曾经特地查过百科全书关于文化的定义,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姚树坤说,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地位的关键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亦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过去二、三十年来,中国偏重经济发展,而轻视了民族文化的培植。直到近几年,中国开始重新提倡传统文化、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对于它们的精髓却缺乏具体的、浅显直白的表述,因而难以广泛深入地对社会民众产生影响。民进是以教育、文化、出版为主界别的参政党,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姚树坤极力提倡应该在小学教育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并认为文化素质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华传统文化并非没有糟粕,但可以肯定九成以上皆为精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认识的角度才是解读文化的关键。”

  国家利益是民主党派成员最执着的追求

  作为民主党派干部,应当为一个民族做些什么,是姚树坤思考最多的问题。在他看来,民主党派应当发挥宏观智囊团的作用,利用党派平台,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发挥更重要作用。因为作为民主党派干部,其政治地位更超脱,建言献策力度更强大,利益诉求表达更直接,而这些,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名望,而是纯粹的人民需要、民族利益。

  作为一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姚树坤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较多,每次前往他都带有两个目的:一是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了解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方法;二是考察当地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这些素材的积累,为他自己的参政议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经常参加民进中央召开的务虚会、调研会,所提出的建议案,都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思考与积累的成果。

  “现在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得到的资讯越来越多,也就产生了许多不太成熟的想法,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努力把它变成可行的建议。”说起这个话题的姚树坤十分健谈,从高企的房价、拥堵的交通、饱和的常住人口、亟待加强的城市规划,到中国的外交政策、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等,思路清晰,角度独特,深思熟虑过后的想法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此时的姚树坤,超越了他的医学本职,以一名忧国忧民、心系民生的民主党派成员身份,深情诉说着他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责任编辑:赵天雪)

作者:王倩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