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温青:三尺讲台,三寸粉笔写豪迈

发布时间:2017-06-22  来源:

放大

缩小

  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我是温青,温是“温故而知新”的“温”,“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这是先秦时代孔子《论语》和荀子《劝学》中的两句名言,说的都是读书的事,我这一辈子也和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84年福建师大毕业后,我一直在师大附中工作,至今已经31年。

  31年,我觉得自己很普通,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所有走过的日子,都是关于教书育人的事情,平平淡淡,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我不胜惶恐,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大方之家来谈谈教育。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需要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国外曾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说了这么多,就是说老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不够,拆了东墙补西墙,教学捉襟见肘,终究还是会穿帮,误人子弟。

  因此,我主张老师要备课,虽然教了31年的生物课,但是我丝毫不敢懈怠,每堂课前都要备课。现在行政工作和教研工作很繁忙,一周要给毕业生上五节生物课,但是无论多忙,无论多晚,备课必不可少。我的爱人常常笑我:“你都上了30多年生物课,干吗每次还那么认真地备课啊?”她说的似乎有点道理,31年了,怎么说也是老资格了,上一堂课确实不是难事,但是三尺讲台绝不仅仅是上一堂课,应该是将每堂课都当成精品课,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本领、科学的教学办法是老师必备的,每一节课堂都是新征程,每一堂课都是新挑战。我可以负责任跟大家说,师大附中有这么一种风气,那就是老师的备课之风,而且新老相承,绵延不绝,如今170名教师都是如此,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他们都很拼,这根弦还是绷得很紧的。

  而且,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速。我们老师站在知识的前沿,更应该笃学慎思,不断提高自己。当然,有的人会问,温青你作为一名校长,还有那么多的校外事情,你如何挤出来时间?我的个人体会是,我不喝酒,不抽烟,不爱应酬,时间就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除了工作,还应该读书。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就得自身有一桶水,我们将知识倾囊相授,学生们知识学好了,本领强大了,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强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当好一个老师,并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古人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我爱看新闻,近日,南京养父母虐童案持续发酵,网友口诛笔划,让大家感到惊讶的是,该儿童的养父母都是“文化人”,属于高知群体。这样的事件并不为少数,值得反思,我们的教育走了很多弯路,偏重知识,而忽视了道德的涵养。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我深知肩上责任的重担。高中三年,这是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不敢想象,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利益得失方面出了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

  要知道,作为一名人生导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心态;是登车揽辔澄清天下的宏图大志,我们的校训就是以天下为己任,还是随阳雁为稻粱谋的鼠目寸光,老师的言传身教将影响学生一生。

  师德,离不开老师的自我修养,我们更自觉坚守人格底线,坚守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曾经支援过一个宁夏吴忠县一名高一学生,2012年,这名学生考入大学,我去了他家,家里家徒四壁,真的很困难,如果上不了大学,这个家庭贫困还可能代际传递,我拿出5000元,支助他上大学。现在,这个孩子还经常跟我写信,告诉我他的近况。

  说出这个故事,并不是说我多伟大,而是说老师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现在,我们校园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有的老师将自己有限的工资支助困难学生,一些老师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扑到教学事业上,有的更是拖着染病身躯站在讲台上。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学生回报老师的则是感恩的心,我在许多场合公开讲过,我很自豪,31年我培养了好几千名学生,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地方,我到了许多地方,常常有学生向我问好。“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你却记得我是谁。”这是对天下园丁们的最好的回报。

  有仁爱之心,这是师德重要内容,教师风格不同,但是爱是永恒的主旋律。这份爱不仅扶危济困,还饱含着对学生无尽关怀。三尺讲台迎冬夏,一块黑板书春秋,老师是一份清贫却艰苦的职业。我清楚记得,从1984年来到学校,我曾经一周最多上过18节课,带过6个班级,备课常常到深夜。今年,我已经52岁,从20岁到52岁,寒暑易节,教书育人的生活依然不变,但是当你看到学生们求知的眼神时,浑身的疲惫烟消云散。这是所有老师的共同心声,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去年,有一位来自新疆的老师跟岗学习,她临走的时候,跟我们说了一句话:“师大附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尊重学生,这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在我们的课堂里,老师从来不是居高临下,学生也不必唯唯诺诺,老师和学生平等交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老师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为何能如此?是因为我们老师的心中有爱,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不一的学生,我们一视同仁,没有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没有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所谓的“差生”甚至问题学生,我们更给予多一些理解和帮助。好老师更应该懂得尊重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信心满满,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也懂得尊重他人。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们的教学理念。老师的真心真情,让学生如沐春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育效果会更好。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贤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了解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用一句现代时髦的话说,就是要寓教于乐。

  大家都说,我是学校里最不务正业的老师。除了生物专业,我对书法、美术、摄影、计算机、围棋、羽毛球等都有兴趣,并且乐此不疲,书法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练习,现在还常常送字鼓励学生;我爱围棋,如今教学和行政两头忙,只能有空是上网找个对手厮杀一局,成绩还马马虎虎,现在是新浪网友4段;我走了大半个中国,拍摄了大量精美的照片,现在手机里还有不少这样的照片,时常看看,让人心旷神怡。

  这么多年过去了,爱好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因为这些都是兴趣,所以乐在其中。教学也是如此,你得让学生快乐学习,不然填鸭式的教育,只会让学生反感。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一头冷,老师费尽口舌,学生也不待见。

  我是教生物的,跟其他语数英课程相比,分值较低,也不是高考中的重要板块。但是,正因为此,我可以在课堂上放开手脚,尝试着改革。我的教学理念就是快乐教学,现在大家都在说给学生减负,怎么减负?最有效办法,就是激发兴趣。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压力,学生上课很轻松。我喜欢在课堂上联系实际,特别是新闻事件,用来分析枯燥的生物学原理。比如我在讲基因的时候,我就用了崔永元和方舟子的论战,让学生把观点亮出来,看看支持崔派和方派,将课堂变成讨论课,基因知识在讨论中越辩越清晰。再比如说我讲免疫的时候,我就用了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用迷药偷肾的事件,这些都是谣言,除非犯罪分子都是火眼金睛,不然肾是需要配型的,要不犯罪分子都是“21三体”(“21三体”意为先天愚型)。在大家的笑声中,学生学会了免疫的知识。

  我说过,我喜欢看新闻,每天看报纸,电视只看新闻节目,跟生物知识有关新闻我都很关注,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学生们都说,我的课堂有三多,笑声、拍桌声和跺脚声,大家无拘无束,各种观点都在这里碰撞擦出火花,只要言之有据,论坛都有你的一席之地。

  这里,我偷偷引用一段一名学生写的作文,文章还未得到作者授权:“上课铃刚响,瞧,他来了——总是那么准时。只见他很有架式地扛着生物挂图,悠闲地从远处走来,普通的平头、朴素的衣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修灯的。他走进教室,把挂图、课本往桌上一搁,冲我们傻傻地一笑,就反剪双手,口若悬河地讲开了。温青老师上课时喜欢‘深入群众’,站在讲台下的时间远比讲台上的多。上他的课,你即使忘了准备课本,也要做好笑的准备,因为他的课总是伴随着我们此起彼伏的笑声、拍桌声、跺脚声。每当这时,温青老师也和我们一起笑。一双圆圆的眼睛早已眯成了两道弯缝,一脸的灿烂!”

  文章写得很好,对我的描写很传神,我用快乐感染学生,也用快乐引导学习,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这样学习才会入脑入心,事半功倍。反之,生搬硬套、死缠烂打,往往事倍功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学习,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下苦功夫,这和快乐学习并不矛盾,有了兴趣,即使要坐十年冷板凳,你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怨无悔,最终心有灵犀,学有所成。

  我常常对学生们说,只要是你认定的事情,一定要用心去做,用力做顶多合格,用心做才会优秀,哪怕前方困难重重,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希望每个学生都有毅力和恒心。从80年代开始练习书法,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未间断。前几年,我出过一本美术书《校园海报设计》,当时没有电脑,我又是门外汉,但是每天晚上坚持画一幅海报,一年后,我从几百幅海报中挑出一百多幅作品出版,这本书我至今难忘。

  说了这么多,都是我教育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还望大家不吝指正。我只是全国千万教师队伍中普通一员,很平凡,那些山区的教师才感人至深。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去年教师节说过,“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对我们教师最大褒奖,我很自豪也很庆幸,自己是其中一员,我愿做学生的指路人,为他们成长保驾护航。

  谢谢大家!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