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英:开拓进取 勇攀高峰
人物名片
陈光英,女,四川射洪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海南省优秀教师。现为教育部热带药用植物化学与活性研究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学术带头人,海南省有机化学重点学科责任教授,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化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陈光英是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学科带头人。她带领学科成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屡屡创造佳绩,打造了一个具有模范作用、堪为表率的科研团队。凭着精湛的专业技术和高尚的师德风范。她创造了一项项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她心系民进,积极参政议政,热心社会服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专注用心 持之以恒
海南素有“南药之乡”的美誉。但长期以来,由于岛屿经济与人才资源的制约,对海南药用植物的研究甚少。陈光英敏锐地发现了热带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1997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陈光英毅然离开故土,来到海南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前身),开始了漫长的南药研究之旅。但是当时的海南师范学院还只是一个师范类普通本科院校,实验场地简陋,科研设备落后,只有学生上课用的一些简单仪器,没有科研用的大型仪器,科研经费少,难以申请到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在这种情况下要开展科研工作困难重重。但是她并不放弃,始终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克服困难,专注于热带药用植物研究。
没有专门的科研实验,陈光英和几个新来的年轻教师在本科生上完实验课后的空闲时间见缝插针地利用学生实验室做实验。她们经常自己开玩笑说是在打“科研游击战”。由于没有经费购买玻璃仪器,就算很便宜的玻璃滴管,她们也得自己烧制。她和学生在30多度的高温下,用酒精喷灯拉滴管,每个人都满头大汗,浑身都湿透了,但是大家并不觉得有多辛苦,而是很有成就感。那时她们经常做实验到很晚,食堂没有饭吃了,就回宿舍煮面条吃,虽然吃得很简单,但大家都感觉很快乐。陈光英说这是她一生中非常美好的时光,现在回想起来还很怀念当时简单的快乐。
凭着顽强毅力和刻苦钻研的劲头,经过十八年打拼,陈光英硬是在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研究领域闯出了一片天,以绵薄之力推动了海南南药产业的发展。
忘我工作 无怨无悔
为了做好南药研究开发工作,陈光英把很多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对小孩的照顾都托付给了年迈的父母,节假日都没太多时间陪他们。朋友经常开玩笑说:“你把工作看得比家庭还重要,干脆以实验室为家好了”。她的日历表,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她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令人感动。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她都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做实验、指导学生、与同事共同研讨实验方案。
2009年,有机化学学科被确立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作为学科带头人,压在陈光英肩上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但她毫无畏惧,敢于担当,团结和带领全体学科成员,朝着博士点建设目标奋斗。2010年学科再次遴选为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2013年终于迎来了胜利,化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点建设期间的艰辛不言而喻,但陈光英无怨无悔,认为能够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再苦再累也值!此外,她还协助带领热带药用植物化学实验室实现了从学校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重点实验室,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升级飞跃。
顽强拼搏 勇攀高峰
陈光英的研究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经历挫折和失败也不少。十八年来,她严谨治学,开拓进取,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带领团队成员,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堡垒,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在这十多年间,陈光英的团队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和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对大果榕等100余种植物提取物进行了抗艾滋、抗肿瘤、抗骨质疏松、抗类风湿等药理活性的筛选,至今已对40多种热带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次发现薄叶红厚壳等10余种植物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剑叶三宝木等6种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艾滋活性,大果榕等4种植物提取物具有抗骨质疏松的活性,凹叶瓜馥木等4种植物具有较好的抗类风湿活性,苍耳提取物具有抗腹膜炎的活性,从中选择了40多种活性较好的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从中获得了100多种强活性组分,分离鉴定化合物600多个,其中具有新颖结构化合物100多个。获得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项课题资助。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多项,授权8项。
她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多项成果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薄叶红厚壳等25种海南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海南建省以来高校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成果。她的团队还于2012年获得海南省“十一五”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同年入选了“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 她也荣获了多项殊荣: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年获得第十七届海南省五四青年奖章,2012年被评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13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14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2014年的海南省庆祝教师节大会上,作为唯一的高校教师代表发言。
谈到获得的这些荣誉,陈光英认为没有民进的教育和培养,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她非常感谢民进对她的栽培,要为民进的发展奉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言传身教 培养人才
在2009年学校举行的“校园十大感动人物”的颁奖会上,化学与化工学院的一位学生代表在大会发言时讲到一件令她感动的事:在一个周末她去教室自习,走到楼下才发现停电了。她正在犹豫是否要爬10楼时,陈光英老师正好从她身边经过跟她打招呼。她说:“陈老师,大热天的您还爬楼上去啊!”陈光英说:“没什么,爬楼当锻炼身体吧!”于是她们俩结伴而行聊天爬上了10楼。她说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陈老师怀着小孩大着肚子都能坚持工作,她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所以她在后面两年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吉林大学的研究生。这件事对陈光英来说是很平常的一件小事,她没想到她的这样一个无意的举动竟会对学生的影响这么大,这促使她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言传身教。
除了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外,陈光英还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工作。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主讲的《黎药的发展与应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负责的《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课程也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和创造条件让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让学生在干中学。她指导的本科生团队获得了国家和海南省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学生挑战杯的多个奖项。
心系组织 贡献力量
作为民进海师支部的副主委,陈光英努力做好会员联络工作,积极协助支部主委开展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支部工作每年都获得民进海南省委会的肯定,并在2014年被民进中央评为全国先进支部。
陈光英努力积极发展身边优秀的同志成为民进的会员,结合她自己加入民进的经历,知道要想发展新的会员,必须要让他先了解民进的发展历史和使命,光荣的民进先辈,同时关心他的成长,让他增进对民进的认识和感情,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发展他成为会员。通过这样的工作方式,她把团队5名优秀的同志发展为民进会员。
陈光英还积极参政议政,全面履行会员的职责。她结合海南黎药苗药基础性研究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加强南药(黎药)基础性研究的建议》的提案,被会省委评为优秀提案。她还热心社会服务工作,积极促进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以实现省内的高校和企业的仪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