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阳江市基层委员会组织建设材料

发布时间:2017-09-14  来源:

放大

缩小

  阳江民进于2011年7月7日成立支部,2013年1月15日成立基层委员会,下设4个支部组织和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组织宣传3个工作小组,现有会员66人。基层委员会成立以来,以创造活力基层组织为核心,以政治学习为基础,以参政议政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突破,创新工作方法,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各项工作成绩不俗,形成不少亮点和特色。

  一、思想教育有抓手,打造学习型知识型基层组织

  我会把持续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思想建设总抓手,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充分利用《阳江民进》会刊、微信群、QQ群等载体及时快捷的特点铺开学习,通过举办座谈会、专题学习会、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班等形式多渠道推进学习,引导会员思考,互通看法体会,达到统一共识、行动一致的效果。每年开展一期“读会史、学传统、明使命”教育活动,加强会员政党意识教育、会史会章教育、统战理论和民进优良传统教育;抓契机开展专题学习会,学习中共中央会议精神、地方文件政策等,明确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保持民主党派的进步性,不断提升组织各个层面的认识水平以推动新发展。

  二、组织建设有创新,打造规范化特色化基层组织

  规范管理抓制度。我会建立一套适应阳江民进组织运行需要的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年初计划,年末总结,规范组织运作,保证各项工作取得实效。除常规制度外,还建立委员下访支部、支部交流、会员量化考核登记制度,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组织发展抓人才。保证特色、扩大界别、优质人才是我会发展会员的理念;热心党派事务、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是我会吸收会员的准则。盘活会内人才资源,根据会员特长配置到各工作小组。优化队伍重培养,及时把优秀骨干遴选进后备干部队伍,密切加强同中共阳江市委统战部的沟通联系,努力为会员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舞台。目前,66名会员平均年龄37岁,男女会员比例各占50%,涉及文化、教育、医卫、建筑、金融、政法、政府等行业部门;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22人,占会员总数的33.3%;15名会员在新一届人大(市、县(区))、政协(市、县(区))任职,占全会总人数的23%。成立时间短,组织发展快,会员年轻化是阳江民进组织的显著特点。

  三、参政议政有目标,打造参谋型助手型基层组织

  阳江民进把参政议政工作的目标定位于促进广东省和阳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践摸索建立了“创新思维、多措并举,提早谋划、细化部署,全员参与、项目负责”参政议政机制,根据会员的工作界别划分参政议政小组,采用召集人制度,具体分配任务,领导身体力行,骨干会员统筹落实,全体会员积极参与,形成缜密且有张力的工作格局。采用动员会、专题会、分析会等方式,精选课题前瞻挖掘,形成具有深刻社会价值的调研成果;并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提案(建议)征集、提案(建议)审查、表彰和宣传激励,人才培养”较为完整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参政议政工作体系,整体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实现建议(意见)数量与质量的双飞跃,为阳江经济社会发展作积极贡献。阳江民进2014-2016连续三年荣获阳江市政协优秀提案殊荣;连续三年都有议政课题被定为民进广东省委重点议政调研立项课题,并荣获民进广东省委2015、2016年优秀提案三等奖;2016年度被民进广东省委授予民进广东省参政议政工作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四、社会服务有品牌,打造奉献型服务型基层组织

  阳江民进明确参政党的社会服务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慈善活动,坚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发挥特色,尽力而为;打造品牌,雪中送炭;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四大服务理念,充分利用人才优势积极创新,建立健全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建立服务项目征集、品牌服务项目长效推进、表彰和宣传、人才培养制度,争取内外联动,围绕“文化捐赠助学”“法•校园”法制讲座”“关爱特殊群体”“敬老送医赠温暖”四个品牌项目多形式推进,重实效开展我会社会服务活动。其中“关爱特殊群体”被评为民进广东省委2012—2016年社会服务工作优秀项目。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