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土湖

发布时间:2017-10-26  来源:

放大

缩小

  黄沙漫卷,云枯日火。

  风骨犹存的胡杨枯干半掩于沙坡,枝头的黄叶在秋风中摇摆飘荡。

  2000年前,张骞越过腾格里沙漠沿巴丹吉林沙漠西行到达西域各国的的凿空之举,留下诸多不朽的传说。那些翻转在无尽的沙漠中散落的陶片,旋转出无声的历史,流成悠长的荒漠颂歌。

  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西北端,有一块大漠深处的绿洲,宛若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青土湖。曾经,这里是十分茂密的草原丛林和湖泊,延绵数百公里,“水势浩淼,波光粼粼”。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上中游用水加剧、石羊河来水量逐年减少等原因,青土湖日渐衰落,直至干涸。而今,在民进中央的帮助下,石羊河在黄沙的底色上再次描绘出绿色画卷。

  青土湖至少在西汉时代还是个4000多平方公里的水草丰美之地。《尚书·禹贡》、《水经注》记载称“碧波万顷,水天一色”,也有大禹治水,到潴野泽才大功告成的传说。即使到近代,青土湖依然有400平方公里的水面。然而到上世纪70年代初,青土湖从地图上完全消失了。有水利专家称,“青土湖是中国历史上最短时间内消失的最大湖泊。”

  1958年大跃进时期,有的地方组织群众到冰川撒草木灰,搞“融冰化雪”致使祁连山冰川提前融化,“冰川水库”面积迅速缩减;20世纪90年代,有的地方在祁连山山区推行“冷粮高产”试验,使石羊河出山水量大大减少。

  上世纪90年代,青土湖被滚滚黄沙吞噬,成为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的一部分。彼时,包括青土湖在内的民勤湖区,沙化土地每年以2.3%的速度增加,每年有7000亩土地沦为沙漠。

  历史曾一次又一次地展示着这样的画面——几年工夫,无情的黄沙借风施威,堆积成丘,掩埋了房屋,房子的主人只好含泪远走他乡。

  “绿洲外围土地沙化和荒漠化仍在持续,沙尘灾害性气候仍然大范围发生,土地沙化、盐渍化、水蚀等危害不同程度存在,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60%以上。”酒泉市市长都伟说。

  祁连山上的雪线在逐年上升,美丽的河西走廊成了沙尘暴的通道,酒泉、张掖、武威等地区受到严重威胁。沙漠疯狂东进,使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沙漠联合南进,横扫西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沙漠绿洲地带的命脉,它的存在就是阻滞荒漠化的中流砥柱。

  悠悠岁月,周而复始的幅面叠印,再叠印,最终构成连片贫困区的分布。

  青土湖区域水干风起,流沙肆虐,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侵蚀农田村舍的利器。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位处河西走廊,是一片在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夹缝中生存的绿洲。作为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民勤境内的风沙线长达408公里。2009年,全县荒漠化面积达到了94.5%。

  “一场风沙过后,沟渠被填平,院子里清理出来的沙土能装几车,辛苦耕种的庄稼,也被风沙卷走。”10月11日晚,民勤县大滩镇上泉村党支部书记白会本向调研组回忆的时候,如是描述他记忆中十年前的生活景象。

  “自从我记事儿以来,每年春天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这是百姓最担惊受怕的季节。一遇到大风天气,狂风呼啦啦地刮,沙尘漫天飞扬,呛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白会本回忆过往。

  上泉村西边和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相连。当地百姓将这个全县最大的风沙口称为老虎口,意为“生活犹如虎口求生”。

  沙区生态脆弱,破坏容易恢复难。人类的活动,自然的变迁,过度的开发,让她不堪重负。河流也有生命,流域灿烂文明的背后是“罗布泊”现象和楼兰故事的阴影。

  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不能任凭沙漠继续不断蚕食耕地,吞噬百姓的家园,让环境继续恶化,使我们失去生存的余地;我们必须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采取符合科学规律的有效措施,阻止沙化,固守住田园!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