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张书彦:在东莞打造全世界独家的材料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7-11-13  来源:南方日报

放大

缩小

  中英共建全球一流应力测量机构

  就在筹备工作刚开始时,张书彦遇到了前来英国考察的广东省和东莞市领导。此时在东莞大朗镇,中国自己的散裂中子源工程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该工程是中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最大的科学装置,广东省和东莞市有关部门对该装置建成后如何有效应用非常重视,专程赴英国中子源项目考察。

  2016年3月,张书彦受邀回国在松山湖成立了广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项目总投资5.5亿元,其中1.3亿元用于在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中建设一台工程谱仪,探索产业化应用。

  张书彦说,散裂中子源工程和谱仪等设备的建设周期很长,距离真正投入使用尚需时日,“这段时间我们不能光等着工程建设,建成以后的应用才是更重要的环节,而用户的培养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研究院现阶段采取“边建设边做项目边运行”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寻找合作用户,一方面利用英国散裂中子源装置进行材料检测和人才队伍锻炼,将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建成后可以更快实现产业化应用。

  9月23日,在科技部部长万钢与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乔·约翰逊的共同见证下,广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与英国科学技术设备理事会、英国公开大学在上海签署了中英合作共建国际应力工程中心的三方合作协议。张书彦透露,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测量方法最多、测量样件最大、测量深度最深的一流应力测量机构,可以在航空材料开发、大型工程构件检测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目前研究院已经与中国广核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应力工程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

  “我们之前在英国做过一个项目就是帮核电站延长寿命,通过检测和模拟运营评估我们发现该核电站可以再继续安全运行8年,这相当于增加约8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中广核也希望能将大亚湾等核电站大幅度延寿,不过这个能否实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谈及该中心接下来可能发挥的具体作用,张书彦举例说道。

  大科学装置建设连带效应巨大

  张书彦表示,作为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在建成初期对于东莞本地企业的直接带动效应或许不会非常明显,而成立材料研究院更多的是服务于航空航天、核电站、高铁等大型国家级高端工程项目。不过她同时举例说,英国卢瑟福实验室最初也只有一个反应堆,反应堆退役后开始建立起散裂中子源,后来吸引了同步辐射光源、空间实验室、大功率激光等科学装置,逐渐形成集群,现在已经成为最大的国家实验室基地,由此吸引的人才更是数不胜数,最终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上个月我刚和东莞市有关领导一起去看了上海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回来以后他们的感触都是这个大科学装置能起到的连带效应是非常大的。”张书彦说,项目所在地原本也是名不见经传的郊区小镇,在同步辐射光源装置的吸引带动下,这些年逐渐集聚起大批人才和新的建筑。“东莞现在一直提倡把‘制造东莞’变成‘创造东莞’,每年投几十个亿在打造科技东莞上面,我认为对这个大科学装置的投入就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身为“80后”,张书彦拥有着众多同龄人难以企及的光环: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中子技术专家、最年轻首席科学家、欧洲散裂中子源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英国公开大学客座教授……似乎任何事情对她来说都能游刃有余应付自如,但她却坦言,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顺风顺水。“现在做的事情跟原来很不一样,毕竟在国外待了很多年,行为处事上还不能一下子适应国内的习惯,”张书彦表示,“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也接触了很多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要不断去学习,去适应。”

  作为英国卢瑟福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张书彦原本可以一直留在英国享受优越的生活条件,但她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回国。她对记者说:“回国以后没有了以前那么好的条件,以前可以住在别墅里,现在我和爱人孩子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有时候确实会动摇回国究竟是不是对的选择,但是仔细考虑后觉得自己毕竟还年轻,还是应该在事业上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而且有这样一个机会,也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