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王绍鏊在上海爱国民主运动中

发布时间:2018-01-05  来源:《民进会史资料选辑五》

放大

缩小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当时陪都重庆,民主运动兴起,各阶层人士,要求和平民主,与闻国事,要求国民党结束一党专政,承认各党各派合法、公开活动。民主建国会于是时酝酿筹备组织。约在深秋,职教社杨卫玉先生去上海,为该社准备复员回沪,同时为民建会在沪发展有代表性的人士为会员。作者当时协助民建会的筹备工作,看到杨卫老从上海来信,提到已征得王恪成、盛丕华、王纪华等几位同意,参加民建会。是年12月16日,民建会在重庆西南实业大厦举行成立大会,会上王恪成、盛丕华被选为理事(后又选为常务理事)。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上海有一位王却老。

  1946年3月,我回到阔别八年的上海,在民建总会工作。一天,民建常务理事会上,经杨卫老介绍,我第一次看到了王却老。一位体魄魁梧,气宇轩昂,宽袍大袖,和蔼可亲的长者出现在我的面前,大家称呼他为却老。给我第一个印象确如他的名字除却尘俗、胸襟阔大的感觉。王却老那时已近六十岁,比我年长27岁,却看不出他有一点苍老之态。

  以后在各种会议上,却老有会必到,而且从不迟到早退,会上却老发言不多,言必有中,他对时局形势分析精辟。那时参加旧政协的第三方面人士奔走国共和谈,仆仆沪宁道上,报纸每天都有报道,在民建的座谈会上,却老总是叫大家要去掉幻想,准备斗争。令人折服。

  却老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我是很晚才知道的。他是以个人身分参加民进的。民进成立于1945年12月30日。据却老的《自述》:开始的时候有三个小组,一是张纪元、梅达君、赵朴初、林汉达一辈人,差不多每天有聚谈;二是曹鸿翥、谢仁冰、陈巳生、冯少山一辈人,每二、三天座谈一次;三是朱绍文、蔡禹门等许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星期座谈一次。适马叙伦氏方面有傅雷、郑振铎、唐弢等也在酝酿组织永久性民主团体。后经谢仁冰介绍,马叙伦氏与王却老见面,商定了共同的政治主张,把两部分人联合在一起,经过多次座谈讨论,又扩大约集了许广平、周建人、徐伯昕、严景耀、雷洁琼、柯灵、李平心等人,宣告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据我所知,民进成立时的宣言,是却老亲拟的底稿。当时蒋介石高唱统一军令政令,却老在民进的宣言中提出“先民主而后统一”予以驳斥。

  民进成员陈巳生、林汉达、徐伯昕、冯少山等由于王却老的介绍,先后又都参加了民建会,民主党派成员的交叉,在当时的形势和工作需要之下,是完全有利的。这些同志参加民建,而且都被选为领导骨干,这对两个民主党派和上海的爱国民主运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却老不仅是民建会总会的常务理事,又是民建会上海分会的常务理事;他还是民盟上海市支部主委,由于工作需要,却老通过民建组织的同意,介绍我参加民盟。王却老与民革什么关系,我不清楚,但也是由于他的介绍,我参加了王葆真先生领导的一个民革支部,后来王葆真被捕,我便与民革不再联系,但解放后在北京,我与王葆真先生的忘年交谊,他住在广宁伯街,我住在机织卫,相距不远,还经常往来。

  王却老的住所,在上海建国西路合群坊20号。是一所三层小楼。我记不得第一次去却老住处看他的日期了。以后我因工作去访问却老时,每次登门,只要他在家,总是宾客盈门。我见他张罗接待客人,楼上楼下,忙个不迭。我因去的次数多了,才看到三楼是个小书房,除了书架、一个小桌外,只能容一、二人的坐处了,二楼是卧室,底层才是一个小起坐间。看来,却老每天把这三层小楼都用上了会客,还应付不过来呢。

作者:范尧峰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