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王绍鏊与民进

发布时间:2018-01-05  来源:

放大

缩小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一个如何建国和建立一个什么样国家的问题。全国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休养生息,重建被日本侵略者蹂躏了八年的破碎家园。王绍鏊对蒋介石是早有认识,他始终认为,蒋介石一上台,国家民族就要遭殃,人民就要重陷水火。果然,庆祝抗战胜利的爆竹声刚停,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的炮声又响了。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意愿,坚决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和卖国的政策,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建国总方针,并为之努力不懈。但蒋介石一意孤行,双方斗争不可避免,中国进入了新的革命阶段。

  当时在上海,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爱国民主运动正在逐步掀起。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阶级和广大市民群众纷纷组织各种进步团体,大批进步刊物和杂志也相继创办,为了团结分散的进步力量,扩大反蒋斗争的规模与范围,王绍鏊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之中,从事革命力量的联络工作。

  还在抗战时期,他就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建有广泛的联系,在工商界、文化教育界以及一些社会团体中有一定影响。抗战胜利后不久,王绍鏊加强了和三部分人士的交往联系,一是邻居,住合群坊19号的张纪元以及附近的梅达君、赵朴初、林汉达等人,因为彼此住处靠近,又意气相投,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有聚谈;二是潘子欣、曹鸿翥、冯少山、谢仁冰等人,他们都为人刚直,准备利用帮会关系分化和打击杜月笙的地方流氓势力,他们每三两天聚会一次;三是朱绍文、蔡禹门等几位老先生,每周在蔡家聚会。王绍鏊分头参加他们的聚会,并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沟通情况,交流对形势、前途的看法,使他们产生了共同商讨国是的愿望。针对蒋介石关于先统一后民主的宣传,王绍鏊写文章提出了应该先民主后统一的主张。他指出,所谓先统一后民主,其实质就是要先消灭共产党,把一切党政军大权都集中到蒋介石手中,达到蒋介石一统天下的目的。这样哪里还能有民主呢?所以决不能先统一后民主,而只能先民主,国共平等,容纳各种意见,实行民主政治,然后水到渠成,统一定是必然结果。王绍鏊的文章得到了朋友们的一致拥护和称赞,他们并建议将文章以“意见书”的形式,拿出去征求签名,付报刊发表。

  当这份意见书传到马叙伦处时,马夷老立刻被这精辟的见解吸引了,急问这是谁的手笔,谢仁冰直言以告,马夷老立即邀请王绍鏊前来面谈。马叙伦是著名学者,也是一位知名的民主斗士。他早年参加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而积极奔走。在北大任教和担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期间,曾积极支持五四青年运动和其他学生运动,带头参加北平学生和教师抗议段祺瑞、徐世昌政权的斗争。在1921年的“六·三”事件中,马夷老曾遭徐世昌政权派遣的军警重殴,头部受伤。抗战期间他蛰居上海,更名邹华孙(其母家姓邹,华孙即中华民族之子孙)。其时汉奸陈公博以金钱相诱,马夷老虽家徒四壁,生活贫困,但坚不为所动,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他目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起而投身于方兴未艾的爱国民主运动之中,经常在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弊政,抨击蒋介石的罪行,成为当时颇具影响的一位民主战士。马叙伦、王绍鏊两人一见如故,相互佩服对方的胆识和胸怀。王绍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历数蒋介石先统一、后民主的欺骗性和危害,使马叙伦心悦诚服,欣然在意见书上签名。从此两人就成了志同道合的战友。

作者:林芷茵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