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琴:在绿水青山中书写人生答卷
董瑞琴1991年毕业于河北轻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同年分配到承德市环境保护局工作至今,现任大气环境管理科科长(兼机动车污染管理科科长)。承德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民进市委委员。该同志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民进组织的关怀和培育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参政党成员的职责,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保持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激情,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情怀诠释着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被授予全省环保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环保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个人,3次荣记三等功,8次荣获公务员嘉奖,市级劳模、优秀市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
认真履行参政党成员的职责。自2013年担任市十三届政协委员以来,董瑞琴先后围绕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水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机动车治理等环境保护方面内容,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参政议政,撰写了20多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政协提案。其中,《依托承德生态优势,打造京津冀黄金水脉》、《破解面源污染难题,保障京津冀生态环境安全健康、协同发展》成为市政协大会发言材料。特别是2017年、2018年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分散式处理的建议》和《关于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京津冀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建议》均被作为市政协“一号”提案,由市政协主席亲自督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推进落实。
2017年,面对人民群众从过去“盼温饱”“求生存”到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的思想转变,面对承德近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370多万人口,近90%的土地面积在农村、近70%的人口是农民的现状,她作为第十四届市政协委员、二十多年的环保工作者,深感农村的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形势紧迫,任务艰巨,提出了《关于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分散式处理的建议》,力求研究推广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经济适用的分散式处理设施,切实推进承德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又提出了《关于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京津冀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建议》,该建议契合了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部署,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人居环境的迫切期待,更是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需要。
甘当蓝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27年来,董瑞琴始终坚持把改善承德的生态环境作为毕生的追求,在蓝天、绿水、青山中书写人生满意答卷,实现自身价值。在主抓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期间,立足承德地广、点多、欠发达、地处京津冀上游环境敏感区的实际,竭尽全力探索创新管理模式。经常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用朴实的语言讲解政策,了解群众诉求。通过大量调研,在河北省率先探索出 “以奖促治、以创促治、以减促治、以企帮治”农村环境保护新路径,治理效果明显,确保了京津上游的生态安全,得到了时任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同志的肯定,并在河北省环保系统推广。环境保护部将“三促一帮”的承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升华为“以创促治,以奖促治,以减促治,以考促治”的四轮驱动,作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抓手。
27年来,董瑞琴先后经历了五个不同岗位,但不管在哪里,都发扬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从一点一滴做起,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在自然生态保护科主持工作期间,她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紧紧围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始终不渝地推进承德生态文明建设。针对承德市作为《全国生态功能区》中的京津水源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和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防风固沙重要区,牵头编制了《承德市生态功能区划》、《承德市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作为副主编牵头组织,历经半年调研,《承德市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全国首个以专著形式出版的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及地级市范本。在《承德市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的指导下,承德的生态越来越优化,有14个乡镇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22个城镇成为“省级环境优美城镇”,推动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使全市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4个,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及数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誉为“华北之肺”。还参与编制了全省首部《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推动承德成为全国18个、河北省唯一一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为承德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牵头组织召开了第四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来自四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位国际著名专家,120位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及生态文明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时任承德市市长的张古江同志对此会议的评价是:我市继2003年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纪念大会之后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内容最多、效果最好的一次国际性会议,对宣传承德、扩大开放,促进绿色崛起,推动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等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自担任大气科科长以来,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市一系列刚性措施,以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建立了特色明显、挥之能战的承德市大气污染防治市县区、部门协调联动长效机制,有效推动了承德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承德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2017年市区优良天数291天、同比增加16天,位居河北省首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6、同比下降6%,低于全省平均2.22;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低于全省平均30微克,成为京津冀二个达标的地级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