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榜样楷模  >  先进集体  >  山东

青岛市委会:发挥“六个作用”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发布时间:2018-09-27  来源:

放大

缩小

图为青岛民进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文艺演出

  民进青岛市委会成立于1985年7月,现有基层组织15个,会员909人。其中教育文化出版界563人,占61.9%,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79人,占74.7%。

  今年是民进中央确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年,民进青岛市委会充分发挥“六个作用”,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年度各项工作,强化思想建设带动自身建设,不断推动青岛民进在自身建设上体现新面貌、新气象,在履行职能上体现新干劲、新作为。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挥理论学习的基础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中共十九大、民进十二大召开以来,民进青岛市委会组织主委会进行专题学习4次,全委会专题学习1次,常委会专题学习2次,举办各类专题讲座、理论研讨和宣讲活动10余次。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民进十二大精神,各级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学报告、学会章、学宪法、谈体会,开办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座谈会超过30场次,取得了较好效果。2017年,民进崂山区基层委员会被民进中央授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二、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发挥规章制度的保障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一是依照民进中央和民进省委会的部署要求,制定并实施《民进青岛市委会2018年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年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完善会员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2018年上半年,举办各类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会员218人次, 提高了会员素质和能力,会员黄杰被民进中央聘请为参政议政特邀信息员。三是建立形势政策教育制度和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定时举行形势政策教育和国情教育报告会,保持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对会员的思想状况经常进行调研和分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三、典型带动、树立形象,发挥宣传报道的引领作用

  一是进一步巩固并扩大“一刊一网一号多群”(会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宣传平台优势,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发民进声音,贴近基层组织讲民进故事,激励双岗建功献民进力量。二是建立健全民进基层组织宣传骨干队伍。各基层组织明确负责宣传工作的班子成员,建立青岛民进宣传工作微信群,举办宣传工作培训,加强宣传骨干队伍建设。三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通过“我与民进共成长”主题宣讲活动、会刊和公众号的“会员风采”栏目等,推广优秀会员参政议政的经验做法和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平台、凝聚共识,发挥组织活动的载体作用

  民进青岛市委会以活动为载体,增强会员的融入感和责任感。例如,通过开展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会员对多党合作光辉历史和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成就的了解,提升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举行节庆主题活动,平时以基层组织为单位组织会员开展调研、观看优秀影片、参加公益活动等,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组织生活之中,帮助成员提高认识,深化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五、上传下达、沟通协调,发挥专职干部的纽带作用

  民进机关是民进工作的窗口和枢纽。民进青岛市委会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工作,牢固树立市委会工作与基层组织工作一盘棋的意识,将其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中谋划和安排;完善机关专职干部“联系会员、联系支部、联系专委会”的工作机制,协助、支持基层组织和专委会开展各种活动,为其解决经费不足、资源有限等困难,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如利用会内资源协助崂山基层委举办了社区共建共享文艺晚会;协助开发区支部在结对共建社区举办了“春联万家”送福进社区活动;支持会员李淑芳“支教岛”团队赴农村地区开展支教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与专委会、议政骨干共同组成课题调研组,安排调研组赴政府部门、区市等进行调研,并提供各种保障。

  六、以人为本、关爱会员,发挥队伍建设的凝聚作用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增强工作实效性。民进青岛市委会注重后备干部培养,主动为其“修台阶、搭平台”,积极做好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推荐工作。目前在青岛民进会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103人,担任政府部门实职12人;在重大节日,对老龄会员、家庭困难会员走访,送去市委会关心,帮助会员解决困难等,提升了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民进青岛市委会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习兄弟地市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好自身职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新贡献。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