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好网民
把中国故事带到世界去
廖宇靖
“近年来,一本名为《别放弃这充满挑战的世界》的励志图书在青年网友中收到众多好评。作者廖宇靖是个“80后”,他长期在网络上发表《一个80后民主党派人士眼中的中国》等文章,被各大网站和主流媒体转载,有效宣传了主流思想和向上向善价值观。”
在第二届“中国青年好网民”活动中,这则推荐获得了网友与评审们大量点赞。
近日,第二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征集活动圆满结束。共青团中央、中央网信办授予四川民进会员廖宇靖获评“中国好网民”荣誉称号,其故事入选百个优秀故事。廖宇靖也是本次入选的唯一民主党派成员。
廖宇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家庭。16岁那年,廖宇靖出版了人生第一部长篇小说《边缘》。书出版后社会反响很激烈,媒体争相报道,在当时,一个16岁的小孩能出书,简直是天方夜谭,一个16岁的“差生”能出书,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讨论。来自天南海北的信件真如雪片一般扑面而来。
那是一个纯粹的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网络游戏充斥,所有的信件都是纯粹的。信件包裹着真实的情感与真切的思考。这些信有的来自遥远的村镇,再远的来自边疆,大多地名廖宇靖从来没听说过。信里边的内容全是掏心窝的话,全是被廖宇靖的文学作品感动、反过来又深深感动廖宇靖的话。
这极轻微的声音却强烈地打动了这个16岁少年的心。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写作,竟与这么广泛的未曾谋面的人心灵相通。文学的意义就这样叫廖宇靖感悟到了。
2008年,四川发生震惊世界的八级大震,廖宇靖因为抗震救灾表现优异,被破格选拔为奥运火炬手。火炬传递当天,四周的参与火炬传递的群众当得知廖宇靖是来至于四川灾区的火炬手时,他们用四川话高呼“四川雄起”“四川加油”,这一幕深深的烙印在廖宇靖的脑海之中。
火炬传递结束后,廖宇靖站在人群中央等待火炬手大巴将我接走,在这个等待的间隙,身后的人群不断对他呼喊:“四川一定会挺过这个难关。”“祝福四川,祝福北川!”
廖宇靖坦言,“这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珍视的时刻之一。感谢命运,让我在20岁的时候就有机会感受到人性是那么美好。”
后来廖宇靖开始了职业作家创作之路,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册,多部作品荣登畅销榜。廖宇靖曾荣获第七届全国新锐艺术人物文学类大奖。2012年英国《金融时报》在专题报道中将廖宇靖列入“中国最具潜力的80后作家”之一。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曾在文学评论《藏汉作家的西藏书写之比较》中重点提到:在入藏汉族作家的西藏书写中,80后作家廖宇靖值得一提。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这样评价廖宇靖的小说作品,“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讲故事的能手。”除此之外,黄渤、王迅、薛之谦、法医秦明等多位业内外知名人士为廖宇靖的作品点赞。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廖宇靖认为,作家的社会职责是“回答时代向我们重新提出的问题”,作家的写作“是在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开始的,姗姗而来的新生活还有许多理想乃至幻想的成分。”在这样的时代,“作家必须探索真理,勇于回答迫切的社会问题,代言于人民。
有了这条信念,廖宇靖的写作生涯进入喷发状态,短短几年内完成《你的微笑》《疯子》《川藏秘录》《藏香》《创业改变世界》《别放弃这充满挑战的世界》等十余册图书的写作,还创作了多部剧本,积极倡导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一时间,廖宇靖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签售会场场爆满。
2016年7月的一天,廖宇靖来到书店,为新书《生活给你的一定是你能承受的》做签售宣传。现场来了一个女孩,秀发齐腰,身着白色长裙,安静坐在角落里。廖宇靖与女孩目光交织过好几次,印象非常深刻。
在互动环节,很多读者与廖宇靖交流,女孩仍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中午时分,签售会结束,读者们渐渐离去,这时女孩才捧着厚厚的一摞书走了过来,微笑着请求签名。让廖宇靖意外的是,女孩手中的书全是他的作品。有些书早就绝版,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
面对如此忠实的读者,廖宇靖不敢怠慢,他认真在每一本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他多想走进女孩的世界,希望能同女孩多聊几句。但女孩依旧一言不发,收好书,说了一句谢谢就走了。如果不是那声道谢,廖宇靖甚至认为她是聋哑女孩。
三个月后,女孩的妈妈通过微博找到廖宇靖。女孩妈妈告诉廖宇靖说,女儿八岁时出了一场车祸,因为输血不幸感染上了艾滋病,已经于上周离开了人世。女孩妈妈在私信中不停说谢谢,她说,这些年,多亏这些书陪伴着女儿。
得知三个月前看见的女孩已经离世,廖宇靖心如刀绞。他发现,原来自己的文字竟然这么有力量。
2017年10月,廖宇靖决定将新书《别放弃这充满挑战的世界》的所有版税,及未来影视改编收入,全部捐赠给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累计捐赠版税超过20万元。多年的历练,廖宇靖早已懂得生命的价值所在——不是疯狂索取,而是无私奉献。
如何跨越山海,把“中国故事”讲给外国人听?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球读者对“中国故事”的好奇与期待与日俱增,中国造文学在全球的“能见度”不断提升。
走向世界的中国故事如何推陈出新,描绘有“精神重量”的中国?如何打破语言藩篱,弥合多样性文化的差异?如何畅通渠道,搭建联接中外的桥梁?
这些都是廖宇靖近年来不断思考的问题。廖宇靖利用民主党派成员、网络大V、资深出版人的身份,积极为“中国造”图书搭建推广平台,让民族故事真正走向世界。
外国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这个“千人千面”的问题在廖宇靖心中有一个大道至简的答案:讲好故事。打动世界读者的中国故事往往既能直击人性的重大关切,又能展现地域独特的审美品格。
文学作品应该突出本土性还是世界性?廖宇靖说,文学创作既要拥抱世界,也要具备本土意识,书写中国人的经验。
近年来,廖宇靖作为课题组组长承担了民进四川省委《“四川造”图书走出去策略探析》《四川民族地区的新型文化业态与培育-以四川康巴藏区为例》《以文化扶贫助推精准扶贫——康巴藏区贫困县文化产业提升研究》等专项调研课题。廖宇靖及其团队的目的很简单,让鲜活的中国故事抵达全球读者。经过调研,该课题取得丰硕成果,在学术层面为民族故事走向世界指明来的方向。除此之外,廖宇靖还专门成立了文化传播公司,搭建立体多元的海外出版、发行、传播渠道,不断为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影响,促我国文化走出去作出更多力量。
刚过而立之年的廖宇靖,依然在人生和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