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打赢珠三角蓝天保卫战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空港建设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9-03-01  来源:民进中央

放大

缩小

  近年来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工作出现了新变化、新问题和新挑战。国内外经验显示,空港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空气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大湾区空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大湾区绿色空港建设,对于支撑珠三角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一、现状

  一是PM2.5污染改善近年遭遇天花板效应。2013-2016年,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但2017年又略有攀升,2018年与2017年持平。这说明珠三角大气PM2.5污染改善已进入瓶颈期,遭遇“天花板”效应。二是臭氧污染多年来未进入下降通道。2013-2018年,珠三角臭氧浓度持续上升,未能如其它大气污染物一样进入下降通道。三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难以提升。2013-2017年,珠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介于76.4%~89.5%之间,未能突破90%的瓶颈值。截至2018年11月底,优良天数比例为84.4%,较2017年同期又下降了0.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未来几年要突破90%十分困难。

  二、问题

  (一)粤港澳大湾区空港密集且负荷大,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影响不容忽视

  珠三角陆地面积仅4.22万平方公里,但集中了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五大国际机场,2017年航班起降分别达到46.5、34.0、7.5、42.1和5.8万架次,空港航班排放了较多的大气污染物,还存在地面保障车辆、作业机械、油库、接送旅客车辆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由于我国相关研究和监管工作很少,关键排放数据十分缺乏。

  (二)粤港澳大湾区空港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排放对PM2.5和臭氧污染生成具有重要影响

  空港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大气污染物不但在排放总量和持续性上不容忽视,也是形成大气PM2.5和臭氧(O3)污染的关键前体物。

  (三)粤港澳大湾区空港大气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改善具有区域性影响

  飞机在滑行等待阶段和机场内保障车辆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机场和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具有直接影响;飞机在起飞和降落阶段也会排放大量空气污染物,由于其排放高度较高,会造成较大尺度的区域性影响。

  (四)在空港大气污染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方面研究不足、重视不够,相关管控政策和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国对电厂、一般工业源和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建立了严格的排放标准,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但对空港航空器、地面保障车辆、作业机械、油库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研究和监管工作相对滞后和缺失。

  三、建议

  一是组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空港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空气质量改善的关联研究。在粤港澳现行合作框架机制下,由三方共同出资,组织开展大湾区空港大气污染物排放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关联研究,为三地政府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是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粤港澳大湾区空港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监管指引。委托专业机构研究编制大湾区绿色空港发展规划,提出珠三角空港大气污染物排放指南(或地方标准),研究相关立法工作。

  三是组织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空港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和管控措施。将粤港政府珠三角地区空气质素管理计划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制定空港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和管控措施,并进行跟踪评估。

  四是统一规划和建设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对大湾区空港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评估。建议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提出构建大湾区(粤方)空港大气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方案,由各空港单位负责出资建设和运维,建成后纳入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向社会公众发布空港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对大湾区空港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进行跟踪评估。

作者: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