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谈土地制度改革、网约车等热点

发布时间:2019-03-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放大

缩小

  今日,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继明做客中国经济网在线访谈两会特别节目,举行媒体交流会。

  据介绍,今年两会,蔡继明代表带来了五点议案建议信息,分别是:关于推进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关于加大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力度的建议、关于修改土地法修正案草案的建议、关于修改资源税法的建议,以及关于改进网约车管理的建议。

  在媒体交流会上,蔡继明主要就他的议案建议进行了介绍和答问。

  建议赋予宅基地抵押权能 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

  关于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蔡继明特别强调赋予农村集体的宅基地完整用益物权,建议通过宅基地抵押贷款缓解农民贷款难。

  蔡继明在交流会上提到:“要扩大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范围,尤其是宅基地。农村宅基地应与城市国有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同等的使用权,赋予农村集体宅基地完整的用益物权,使其能出租、转让、抵押、继承。”

  据悉,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合适的抵押品,而土地就是最好的抵押品。农村土地抵押涉及两种土地,一种是耕地,也即承包地;另一种是宅基地。

  “承包地的抵押贷款问题从法律和政策上都有根据。但是农村宅基地的抵押却遇到了很大的障碍,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都对宅基地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宅基地的使用权仅限于自建住房,不能出租、转让、抵押,也就是说,宅基地并不具有完整的用益物权。”蔡继明说。

  在蔡继明看来,农村宅基地的抵押权如果不能实现,就堵塞了农民获得财产收益的渠道。只有将法律上的障碍消除了之后,农村宅基地的抵押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推行。

  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 拉动居民消费需求

  蔡继明认为,拉动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加快迁徙的人口定居、落户,增加居民收入。

  蔡继明在媒体交流会上提到:“就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来讲,虽然农民进城现象普遍,且大多数进城的农民已经列入城市常住人口,但进城的农民中尚有一半以上没有城市户籍。要想扩大居民消费,首先就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进城农民的消费水平,而已经进城的农民若没有落户,他的消费就不可能提高。”

  到2020年实现1亿人在城镇落户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今年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地提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农民进城“松绑”;不少地方出台措施吸引大学生群体落户,提升城镇化质量与潜力。

  据悉,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其中提到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拉动城乡消费联动发展。

  关于拉动消费,蔡继明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廉租房、保障房、降低房价等多种方式可以使得农民不仅能够进城,而且能够在城市落户。一旦在城市落户,其在城市就业的时间就会相对地延长,消费水平自然大大地提高。因此,解决城市化问题,就是要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门槛,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要促进迁徙的人口定居,帮助进城的人口落户,增加收入,这是拉动城市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

作者: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