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委员:在边疆民族地区校园推行连环画,普及通用语言
语言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人们借助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知识,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国家通用语言更是国家认同的纽带和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治国安邦的重器。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关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而全民学习、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条件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国家制定出台《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的平台和载体,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2018年10月12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推普攻坚工作进行协商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巴特尔作“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发言,提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语言、多文种、多方言,同时根据法律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十三五”期间,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普及,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目标。
但推普工作任重道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多边远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率仍有待提升。目前,如农牧区、边疆民族地区还存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偏低、教师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林阳提出建议:应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大力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对典型事迹宣传, 从教育入手推行工作,让连环画走进校园,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缺少通用语言文字教师的现状,国家应予政策扶持,共同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
一方面,推行的连环画是经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慎重选择的。连环画大多取材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如语言文字、经典文学著作、历史典籍、哲学思想、民俗文化、革命历史等,这些内容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依托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编绘画的连环画艺术作品集中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另一方面,连环画老少皆宜、通俗易懂,正是推普工作有效的载体。连环画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品种之一,它将造型艺术和文学艺术完美结合,形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文字简练,情节曲折连贯的特点。连环画集绘画艺术、文学艺术于一身,它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裁之一。连环画可以使人们更加形象、直观的阅读和学习,在提高兴趣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成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针对少数民族等偏远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偏低的情况,将连环画引入校园作为推普力量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是十分适宜的。
因此,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普及通用语言文字对提高国民素质、学习了解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上,建议在边疆民族地区校园推行连环画,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