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倪闽景委员: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发布时间:2019-03-06  来源:中国教育报

放大

缩小

  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那么,如何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就此接受专访。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

  教育评价改革,既有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也有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每个层面都有可以改进的工作和要求,甚至家长也应该对教育评价有所理解和改进。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记者: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应试倾向过强、课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等问题依旧难以解决,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评价导向不科学。上海与浙江作为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省份,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

  倪闽景:教育评价首先是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的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好坏、用考试分数来评判学生优良的情况,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这种以应试为导向的评价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当今,更需要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价值观来引领。然而,进行科学的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十分复杂,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思想统一的过程,也是技术准备的过程。

  记者:对于从根本上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导向,上海与浙江分别作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倪闽景:上海做了四件比较重要的事:一是从2006年起,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行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研究,并从2009年起连续三次参加PISA测试,其目的是要学习别人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方法。二是从2010年起,在学习PISA测试的基础上,在义务教育阶段启动“绿色指标”评价,全方位体现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质量。三是从2012年开始,小学阶段全面推行等第制,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避免“分分计较”的情况。四是从2014年开始进行高考综合改革,从“一考定终身”“分分计较”,走向“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模式,综合素质评价正式进入高考。

  引导推进教育现代化,激发学校与教师评价智慧

  记者: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倪闽景: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实际上指明了未来教育评价的方向和要求。教育是民生,更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现代化强国需要全民族基础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各方面人才,爱国忠诚、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人才新的标准,这些都体现了教育的战略性和先导性。

  记者: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如何来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比如学校能做些什么,教师能做些什么,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提供保障,等等。

  倪闽景:评价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按照功能来分的,包括终极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前者比如高考中考,通过评价完成升学选拔等要求;后者比如平时测试考查、期中期末考试等,通过评价诊断学生学习情况,改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另一种情况是按照对象来分的,比如团体评价和个体评价。团体评价就是对学校、对区域或者国家的评价,个体评价就是对学习者个体的评价。从这个角度讲,教育评价改革,既有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也有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每个层面都有可以改进的工作和要求,甚至家长也应该对教育评价有所理解和改进。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应更加全面,特别是要看到学校关键指标的增值。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应该充分体现全面加个性的要求。在这里,要强调一下,教师在评价方面的作用空间很大,很有学问。

  汲取世界教育评价智慧,突破制约教育发展瓶颈

  记者:从2000年开始,每隔三年,OECD会发布PISA报告,受到全球关注。上海在2009年、2012年连续两次排名第一,2015年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参加,结果排名下落到第十,中国学生成绩下降的问题出在哪里?

  倪闽景:最近这次测试中国学生排名下降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前两次只有上海参加,第三次有四个省市参加,对象完全不同。2015年上海的PISA成绩依然很好,上海之所以成绩突出,是因为均衡化程度做得很好,但是四省市一起,虽然都是东部发达地区,教育均衡化却参差不齐,这是四省市成绩不如预期的根本原因。而这么看重“第一”,正是我们传统的“锦标思维”作怪,PISA测试不是一个世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排名,它实际上有很多指标,上海只是在阅读、科学和数学的平均分上领先,在其他指标上并不是全部领先的,比如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师生关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等方面,可能还在平均线以下。

  记者:我们应怎样汲取世界智慧,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突破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

  倪闽景:OECD是一个经济组织,它为什么对教育评价这样热衷?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当中有哪些指标能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良好的预期,以及对未来世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研究的方法和意识是我们要学习的。而对于其发布的评估报告,尽管对参加测试的那群学生并没有太多指导意义,但对于教学当中应该注意什么,课程设置当中存在什么问题,教育投入的真正效益在什么地方等,却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     责任编辑:邵飞